已有1條回答
和睦的親子關系中,父母和孩子一定是溝通順暢的。有的家長很煩惱,我說話稍微多點,孩子就不耐煩,動不動就是說他們的世界我們不懂。這種情況現實中是很多的,那么,怎樣讓孩子愿意和你溝通?
怎樣讓孩子愿意和你溝通?
1、認真聽孩子說話,平等對待
注視著孩子,多用關心的眼神,讓他們明白你在聽,隨時注意孩子的表情、行為,以適時給予輔導與協助,這也能讓孩子有更多被重視的感覺。
當孩子愿意說出自己的心事時,請家長一定面帶微笑注意傾聽,先別著急打斷孩子,只有在孩子的傾訴中,才能更多地了解。這樣孩子才覺得父母對自己很關心、很重視。千萬不要邊做其他事邊聽孩子說話,那樣孩子今后可能就不愿意和父母進行交流了。
2、多用短句,多贊美、少批評
和孩子說話時,如果要充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一定要讓孩子能聽明白。因此,使用的句子最好短一些,并且要重復自己所說的話,直到孩子了解為止。
親子間的溝通,必須注意語言的使用,無論從詞語的選擇,還是語速和語調上,都應該把握分寸,因為不同的表達方式,其溝通的效果也將截然不同。恰到好處的贊美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興奮劑和潤滑劑。家長適當地對孩子給予肯定和贊賞,將會增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且增加孩子對父母的好感,從而更加樂于同父母進行溝通和交流。
3、語音語調要有起伏變化
在不影響別人的情況下,說話的語調可以高一些,或者有一些高低起伏、抑揚頓挫的變化,這樣更能吸引孩子來注意傾聽。
4、和孩子說話不嘮叨,內容具體
說話的內容要具體,而且是說現在的事,否則孩子提不起足夠的興趣來交流。我以前看到孩子犯錯誤,就忍不住一通嘮叨,甚至把前天不好好吃飯的事情也會說一遍,弄得孩子很懵,不知道自己到底犯了什么錯誤。后來我開始反省自己,管住自己的嘴,過去的錯誤就翻篇,現在的錯誤明確指出來,讓孩子明白錯誤,好正確得以改正。
5、講話時語氣要溫柔,少責備
不要老是用責備的語氣,多使用溫柔、建議的語氣,例如“你想不想這樣做?”“不然,你說說看……”“媽媽很想聽聽你的想法”,這樣一來感悟溝通的氣氛才會好,孩子也更愿意說出自己的心事。
6、能夠主動發現孩子的優點
父母應該主動發現孩子的優點,及時給予鼓勵。要知道,獎勵往往比懲罰更有效,而且親子關系也不至于太緊張。
7、站在孩子立場上,換位思考
要將心比心,父母應該多站在孩子的立場去考慮事情,這有助于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彼此之間更貼近。
8、少講大道理,用對溝通方式
在與孩子的溝通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孩子是否能夠理解,同時還應該選擇易于被孩子接受的溝通方式。像說教、命令、強迫等方式,只會令孩子產生逆反心理,達不到教育的目的。而聊天、講故事、做游戲等寓教于樂的溝通方式,才更加適合孩子的心理特點,從而更能夠達溝通的預期效果。
家長應該多換位思考,在與孩子交流前,應該根據孩子的性格特、年齡階段,選擇一種更適合的交流方式,從而擺脫傳統的、說教式的溝通方式,讓孩子們在自己喜歡的溝通方式中去領悟更多的人生道理。
9、溝通交流要保持經常性
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其特性,不該用統一標準要求他們,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家長要根據孩子當下的情況,適當地安排交流與溝通的內容和時間。不要把交流當成是任務,像開會一樣例行公事。其實,父母與孩子間的交流就是一種心靈上的溝通,情感上的互動。
溝通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最好的溝通應該是平等的,舒服的,所以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平等的溝通。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