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些情況:有的孩子在家里活潑好動,聰明伶俐,而一旦來到新的環(huán)境、接觸陌生人就會變得害羞靦腆;有的孩子在學校里獨自游戲、自言自語、很不合群;這些表現(xiàn)其實都反映出孩子缺乏與人溝通的能力。那么,怎樣讓孩子學會和人溝通交流?
怎樣讓孩子學會和人溝通交流?
1、父母要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父母應(yīng)該努力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種家庭溝通的氛圍,比如每天或每周規(guī)定與孩子交談的時間,或在晚飯后的“小議”,或在周末的“相約”。注意尋找孩子感興趣的話題,認真聆聽孩子內(nèi)心深處的聲音。要真正走到孩子的心里,哪怕父母對孩子談話的內(nèi)容不感興趣,也要認真聽,讓孩子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只有這樣,孩子才愿意與父母溝通。孩子與父母建立了良好的溝通關(guān)系,同時也是為其上學后與老師和同學進行積極溝通打下了基礎(chǔ)。
2、鼓勵孩子多與老師交流
絕大多數(shù)老師是喜歡禮貌大方,謙虛好學的孩子的。家長要教孩子尊敬老師,遇到老師要主動打招呼問好。學習中有疑難問題要主動請教老師,在請教的過程中,解決了學習難題,又多了與老師交流的機會。這樣的溝通多了,才能引起老師的注意,增加老師對自己孩子的了解,也能促進孩子和老師更好的溝通。
3、教孩子處理同學間的矛盾
孩子在與同學的相處中難免會遇到些小矛盾和小摩擦,關(guān)鍵在于如何去處理,去溝通。一旦情況出現(xiàn)后,最好讓孩子自己解決。作為父母,要好好聽取孩子的申述,弄清原因、情節(jié),引導他們采取雙方可以接受的方法解決。本著小事講風格,大事講原則的處事方式來處理與同學之間的矛盾,就能與同學融洽相處。
4、建立孩子的自信
膽小害羞的孩子往往因為膽怯而不敢與人溝通,結(jié)果僅限于很小的朋友圈子,變得越來越孤僻、退縮。他們往往認為自己是不可愛的,不受歡迎的,別人不愿與之溝通的。如果他們形成了這樣消極的自我概念,即對自我的一種穩(wěn)定的認識,那他們在行動上就會有意無意地表現(xiàn)的讓人很難接近、很難溝通。父母要鼓勵這樣的孩子多進行人際交往,增強他們與人交流溝通的自信心。當孩子認為自己是可愛的,被別人接受的時候,他們就會表現(xiàn)得自信,而自信的人往往是可愛的,人們愿意與之交流,而溝通的人越多,就越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從而在別人面前就不那么膽怯退縮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quán)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