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沒有一個孩子從一開始就不愿意和父母交流,父母本來應該是孩子最想傾訴的人,父母跟孩子之間的交流有了障礙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孩子不愿意跟家長溝通怎么辦呢?
孩子不愿意跟家長溝通的原因:
1、覺得不被父母理解
孩子的心聲是:“我曾經嘗試過跟爸媽說我到底在想什么,可我媽總是說‘你還小,不懂事,別胡思亂想浪費學習時間。’以后我就再也不說了。”
2、害怕父母責罵自己
孩子跟父母說“我喜歡這個女同學”,要不“我想嘗試抽根煙”,父母親往往臉色大變,立刻斥責:“你怎么可以有這樣的念頭,你知不知道我們所有的希望都在你身上?”想想看,孩子本來什么都愿意和父母說,但是父母的大驚小怪和責罵卻使孩子退縮了,為了安全,他們干脆什么也不說了。
3、逃避父母給自己的壓力
身為家中的獨生子女,孩子從小就感受到了來自家人的關懷和寄托。家長們動不動就跟孩子說:“孩子啊,我們一家未來的希望就都在你身上了,你要努力學習,才能不辜負爸媽這么辛苦地掙錢供你念書。”孩子因此得到的信息是,年幼的他必須得承載一家人幸福的重責大任。
4、父母太過嘮叨
如果問孩子,“為什么不愿意跟老爸、老媽說話?”最常聽到的回答是:“他們太煩人了。”“煩”是什么意思呢?青少年口中的“煩”,指的是爸媽總是重復要求他們做同樣的事情,讓人厭煩。一心想做成人的孩子,當然不愿意陷入如此的困境當中,所以就索性不開口,消極地抵抗來自父母的嘮叨。
5、對父母心存芥蒂
有些孩子不開口的心理成因就更深層許多,例如小時候父母親不斷打罵,孩子心理上留下了創傷。過去心中的不滿和積怨,使得青春期的孩子選擇用“不溝通”的方式來懲罰父母。
孩子不愿意跟家長溝通怎么辦:
1、多了解孩子
要了解孩子,要多跟孩子接觸,從他們的語言及行為中了解他們的想法、喜好、內在需要。可以了解下孩子最近有什么樣的愛好,什么樣的煩惱,跟某個朋友關系如何,多和他聊聊對生活中各種事情的理解,聽聽他訴說等等。
2、理解和尊重孩子
家長對孩子真正的愛必須以理解、尊重孩子為前提,否則就成為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要想真正和孩子進行良好溝通,就要不斷地站在他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3、避免用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
不要用帶有指揮、命令、警告、威脅、責備、謾罵、拒絕等負面意義的說話語氣,否則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4、給孩子一定的個人空間
要想和孩子保持經常有效的溝通,家長們有必要學習心理學的有關知識,了解孩子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知道每個年齡段的孩子所關心的問題,這樣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就能對癥下藥,游刃有余了。
做家長的要尊重孩子追求獨立自由的權利,盡可能多地給孩子提供獨立自由的時間和空間,切忌管得過嚴,管得過死。
5、與孩子交流時注意孩子的反應與態度
現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說話時,常常會急著表示自己的意見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話做,最好不要有意見。所以,往往沒有很仔細地把孩子的話聽完,孩子感覺與父母溝通不舒服,父母不重視自己的意見,代溝必然越來越深。
希望家長們找到打開孩子心扉的鑰匙,讓交流和溝通成為和諧親子關系的橋梁。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