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初中地理和其他的學科比起來,這個學科因為它的綜合性,空間性,內容涉及很多的方面,所以也是比較難的一個學科。一部分家長和孩子想知道初二地理怎么學才能提高成績,其實,如果你能夠掌握學習的方法,還是比較容易學好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初二地理怎么學吧!
初二地理怎么學才能提高成績:
1.編順口溜記憶
地理知識內容繁多,有缺少連貫性,學習時往往記得慢、忘得快,如果編個順口溜識記,則會記得快,忘得慢。
如南亞地理中,講到印度的物產有:棉花、黃麻、甘蔗、花生、茶葉,可編為“棉麻折花茶”(“折”指甘蔗),在學習用“NSWE”幾個字母分別表示經緯度時,學生對這幾個字母很容易造成混淆,張冠李戴,可編為“北N南S、西W東E”。也可讓學生自行編順口溜,將較好的順口溜在班上推廣應用。
2.會概括
有的章節內容繁多,但重點內容少,學習時,只要抓住重點,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南亞地型復雜,可用八個字概括,即“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東北三省的氣候可用四個字概括,即“長冬短夏”。我國季風氣候的優點可概括為:預熱同期。
對地理的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抓住重點,抓住關鍵對地理原理、要領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數學公式、定理那樣精明,只要抓住其中的關鍵和要點,就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了。
例如:“在自然界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陽光、空氣、水等都是自然資源,”通過這句話告訴我們對自然資源概念的理解。就應該抓住兩個:要點第一,自然資源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它不是工業產品。
例如:汽油,雖然對人類有利用價值,但不是從自然界中直接獲取的的,它是工業產品。第二,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才是自然資源。例如沙漠雖然在自然界中存在著,但目前,對人類沒有利用價值,所以他不是自然資源。
只要能夠按照以上的這些方法來學習地理,就能夠把地理的成績提高起來,也可以把地理和生活聯系在一起,這樣就不會覺得乏味。
現在的小孩子早早就有自己的想法了,有的孩子在家說話滔滔不絕,但是一到幼兒園就開始默不吭聲,并且對外界環境有一定的抵抗情緒,常常就會自己待在角落,也不愛跟家長以外的人交流,那么小孩幼兒園不愛跟別人交流怎么辦呢?
小孩幼兒園不愛跟別人交流怎么辦
1、放下焦慮,給孩子時間
家長認為小孩子不愛與人交流是一件特別嚴重的事,但是孩子的心里并不這樣認為,他自有他的想法。如果家長非常在意這件事,甚至命令孩子必須合群,或者每天放學就反復詢問孩子有沒有和同學老師說話等等,會讓孩子反而變得抗拒。
家長不妨放下焦慮,給孩子一些時間去適應。家長可以鼓勵他,但是不必責備他不合群,隨著年齡增長,孩子自己就會發生變化。
2、有意帶他去和小朋友玩耍
我們可以有意的帶孩子去進行一些玩耍,可以在樓下和其他鄰居的孩子進行接觸。可以帶上我們的小玩具和別人進行交換,這時候我們要告訴孩子不要強行的從別人手里搶奪玩具。
我們一定要爭奪他人的同意,同時他們在玩耍的時候,如果想要我們的玩具。他們也要征得我們的同意,讓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慢慢懂得一些這樣的道理。這樣到幼兒園里,也會對孩子進行交流有很大的幫助。讓孩子有一些簡單的交流的技巧,然后再讓孩子慢慢的去擴大交友的范圍。
3、給予孩子樹立信心
對于不愛跟別人交流的孩子,那家長就要鼓勵孩子勇敢一些,就算孩子做得不對或者不好的地方,都要給予他一些必要的肯定,讓孩子慢慢地建立起信心。
只要孩子有了信心,那他說話的時候,會越來越清晰地表達;做事的時候,會做得越來越好。孩子得到家長、老師和同伴們的贊美,性格塑造會越完美,孩子也會漸漸主動起來,開朗起來。
4、多鼓勵孩子
父母可以讓孩子隨身攜帶一些糖果或者餅干,分發給幼兒園的小朋友,以此來獲得幼兒園小朋友對自己孩子的好感和認同,讓他們主動來和自己的孩子做朋友。
除此之外,父母也可以在家里舉辦一個聚會,專門邀請孩子幼兒園的伙伴一起來參加,從而拉近孩子和幼兒園同學的距離,消除孩子們之間的疏離和陌生感。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有的孩子不愛說話,有的孩子太過于調皮搗蛋,有的孩子脾氣暴躁,脾氣暴躁是不利于孩子的生長發育的,那么寶寶情緒不穩定愛發脾氣什么原因呢?
寶寶情緒不穩定愛發脾氣什么原因
1、吸引家長的關注
有些寶寶并不是真的不聽話,他只是覺得無聊,覺得發脾氣的時候能夠引起家長的關注,有人能夠陪伴自己。這樣的寶寶是比較缺愛的,家長平時可以多留一些時間給寶寶,陪他一起看電視、玩積木,或者是周末帶娃一起去公園走走等等活動,都會讓寶寶感覺到來自父母的愛意,這樣寶寶安全感增強,就不會用發脾氣這種比較極端的方式來吸引家長的關注了。
2、家長嬌慣讓孩子脾氣很大
孩子總是整個家庭中開心果一樣的存在,家人們都會寵著,尤其隔代的老人總是會特別寵。此時,若家人總是無原則的嬌慣孩子,對孩子的要求總是有求必應。長此以往,一旦滿足不了孩子的要求,孩子就會哭鬧發脾氣。因此,在教育孩子面前,家里所有人都應該達成共識別,不要嬌慣,要與有原則的和孩子相處。
3、家庭環境的不和諧
父母是孩子們學習的對象,由此如果父母在家中解決問題的方式便是互相爭吵,那么孩子也會這樣去解決問題。在無意識中父母的壞脾氣會完整地展現在孩子的身上,而且吵鬧的環境也會使人無法冷靜。
寶寶情緒不穩定愛發脾氣怎么辦
1、先理解孩子
想真正的引導孩子,首先在自己的心理層面要理解孩子這種情緒,和孩子共情,否則自己也會產生不好的情緒,根本沒辦法正確引導孩子。
2、多給孩子時間和空間
各位父母不妨想一想,如果寶寶情緒不穩定愛發脾氣時,自己平時是怎樣做的?相信很多父母,都會給孩子講道理,希望孩子可以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但是,這個時候對孩子講道理,效果是很差的,因為他根本聽不進任何道理。
有的父母還會批評、打罵孩子,強迫孩子馬上收回不良情緒,這種做法只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沒有任何好處。
這時父母不妨多給孩子一些時間和空間,讓他去宣泄他的情緒,等他釋放了不良情緒后,自然就會慢慢冷靜下來的了。
3、用心傾聽
對于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們如果用強硬的太對來面對孩子,反而會使孩子的情緒不穩定,發更大的脾氣,這個時候,家長應該自己保持平靜的狀態,耐心地傾聽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引導孩子表達出來自己的情緒,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對他的關心。
兩歲孩子說臟話罵人的行為可能是出于模仿,家長需要注意避免孩子接觸這樣的行為。孩子說臟話都是學著說,大人怎么說或其他小朋友怎么說他就會學著說,如果家長有這不好的習慣要趕緊更改一下。我們可以和小朋友說這是不好的習慣要更改,順便和自己孩子說小朋友好的我們要學,不好的不能學,否則要學壞,大人不喜歡這樣的孩子。
兩歲孩子說臟話罵人怎么辦
1、冷處理。
孩子一說臟話,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生氣發怒斥責,其實孩子有時候根本不知道臟話是什么意思,他只知道他一說就會引起爸媽注意,得到關注,慢慢的就把臟話當成了一種吸引爸媽的工具,養成習慣,一想被關注就說臟話。
對此,爸媽不要著急斥責孩子,先冷靜下來,看孩子是否真的知道臟話的含義,不要對他采取態度或者行動。漠然視之,裝作沒聽到,慢慢他覺得無趣就不會再說了。
2、解釋引導。
別覺得孩子小,和他講道理他聽不懂,或許孩子真的聽不懂大道理,但他卻知道什么是好壞、什么是該不該。父母告訴孩子這些臟話是不好的詞,會引起人們的反感和不喜歡,孩子就會知道為什么不能說臟話。然后爸媽還要對孩子加以引導,教孩子換個說法,甚至可以立個規矩,不能說臟話。
3、以身作則。
孩子說臟話一般都是受到了身邊人的影響,家長自己要做好榜樣不說臟話,同時如果身邊有人在孩子面前說臟話或者教孩子說臟話時,父母要嚴肅告誡他們,避免帶壞孩子。
4、給予孩子適當的懲罰。
如果孩子長大一點了,仍有這種行為,可以先嘗試“訂立規則”,規定寶寶不能再說粗口,如果犯規就要受到小懲罰,要注意懲罰的度,過度會讓他反感,只要給點懲罰讓他學會反省就好;當寶寶做到時,及時給予表揚。
當孩子總是故意在說臟話,多次勸告都無濟于事的情況下,父母可以適當采用一些小處罰來制止孩子的這種行為。都說爸爸媽媽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家庭是人生成長的搖籃。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的行為,會在他們的幼小的心靈中留下很深的烙印。作為父母,必須從一點一滴做起,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教孩子明事理識對錯。我相信只要我們盡力去教導孩子,他們都會是講文明的好孩子的。
孩子的自尊心大都是從小培養起來的,孩子有自尊心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自尊心過強也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困擾,那么作為家長4歲孩子自尊心太強怎么引導呢?
4歲孩子自尊心太強怎么引導
4歲孩子自尊心太強不是短時間內形成的,要想幫助孩子形成健康的自尊心,不能心急,更不能通過壓制的方法來傷害孩子過強的自尊心。不能粗暴面對孩子的錯誤。如果家長情緒激動,用過激的語言進行批評時,即使孩子認識到自已的錯誤,他也會因為家長過激而故意與父母對峙的。
因此,我們要冷靜對待孩子,用溫和語氣開導他,給自尊心太強的孩子一個臺階下,讓他自愿一步步走下來是最好的。
教育并幫助自尊心太強的孩子改正錯誤是必然的,我們做家長的要講究策略。面對可預見性錯誤,我們要進行引導,提出不同的行為方案,并耐心告訴孩子每個方案可能產生的結果,讓孩子自已抉擇,并引導孩子該怎么做。
4歲孩子自尊心太強,可以給孩子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以身作則,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避免用輸贏來指責孩子,因為孩子的內心已經是很難受了,再指責的話就會加重孩子內心的負擔。通過做一些游戲或者是事情來淡化孩子對輸贏的意識,教導孩子要正確的看待事物,學會有效正確的看待輸贏與失敗。
4歲孩子自尊心太強,家長平時和孩子多增加溝通,已朋友的身份聊聊一些事情的看法或者是做法,從中不僅可以有所收獲,而且還能促進與孩子之間的情感關系。
4歲左右是孩子自我意識的形成時期,自尊心的感受主要來源于周圍的人對自己的態度,孩子開始關注自己的外貌形象,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喜歡收到別人的好評,渴望表現自己。
4歲孩子自尊心太強,另一方面這個階段的孩子心理比較脆弱,極易受到創傷。孩子的眼里只有大人,他們能夠清楚感受到大人們的態度。所以當孩子犯錯時,父母在糾正他的行為舉止時,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否定和恥笑孩子。
比如孩子跟其他小朋友打架時,父母一定要首先弄清楚打架的原因,而不是一上來就教訓自己的孩子,這樣做非但沒有讓孩子吸取教訓,還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三歲孩子害羞膽小怎么辦?在我們生活中,不難發現很多小孩子在熟悉的環境里很活潑好動,但是只要爸爸媽媽把他帶到一個陌生的環境里,面對陌生的人和事時,孩子就會讓人覺得害羞又膽小。
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外面,都能有禮貌懂禮節、行為舉止落落大方,但總是失望大于希望。其實孩子之所以膽小又害羞,是跟家長的帶娃方式有很大的關系。
三歲孩子害羞膽小怎么辦
1、積極為孩子創造與外界交往、接觸的機會和環境。如果是由于性格造成的,父母不要急于糾正,允許孩子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在尊重孩子意愿,不受威嚇的情況下,使孩子逐漸投入外界去接納新的人和事物。如果是受環境影響的,應積極為孩子創造與外界交往、接觸的機會和環境。
2、接受孩子的天性。其實孩子相對于大人來說,他們的年紀還很小,所以害羞有時候在孩子的年齡階段內是一種天性,并不是所謂的缺陷,父母要學會無條件的接受孩子的天性,理解孩子。
3、為孩子創造交往的機會。人都是群居生物,孩子更是如此,他們活潑調皮,但不妨礙他們需要與他人交往建立一些特殊聯系。在帶孩子外出旅行時,在陌生環境中,讓孩子自主的去問路,讓他們自主的去購買物品,自主的去與人溝通。
4、父母要做好表率。因為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他馬上就能仿效家長的做法,在與人交往中比較被動。所以,要想孩子擺脫怯弱,父母自己首先就應該做好表率。
5、教會責任心。父母可以試著使用培養孩子的責任心的方式,來幫助克服膽怯行為。不妨故意表現出無助,非常需要孩子照顧的狀態,讓孩子擔負起一定的責任,把責任的接力棒傳到孩子的手中,在責任心之下,孩子能夠自發的去克服自己膽怯行為。
6、給孩子足夠的愛。孩子遇到陌生人害羞,正是他心理焦慮的時候,你需要給他微笑和鼓勵,讓他擁有安全感,才有勇氣往外邁出一步,大膽表達自己。
7、找出閃光點、多鼓勵孩子。家長要善于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即使再膽小的孩子,偶爾也會有大膽的行動,雖然在別人看來只是微不足道,但是做父母的要努力抓住這些“亮點”及時表揚鼓勵。
我們經常會抱怨,5、6歲的孩子教育起來很費勁,大部分家長在面對孩子這樣的行為,總是認為這是6歲孩子的特性,孩子到了這個年齡都是這樣。其實并不是的,這是孩子到了人生第二個叛逆期了,我們要作為家長要了解6歲叛逆期的各種表現,這樣才更便于我們對6歲左右孩子的叛逆期教育!
6歲叛逆期的各種表現
1、小孩挑戰權威。
刻意在失敗前樹立一個好的規則;無休止的需求的新的要求;和父母說話,以滿足要求之前,他們愿意做的事情。
2、不明理,易煩躁。
堅持要特定的某一件東西,即使是外表相同的也不要;堅持要穿某件衣服某雙鞋,即使不符合季節;想要的東西一定要得到,想做的事堅決要做,否則就大哭大鬧;在公共場合坐地耍賴、打人。
3、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6歲的孩子希望媽媽關注著她的世界,想要媽媽保證愛他,一旦媽媽有什么做得讓他不如意的事情,他就會把不滿發泄到媽媽身上。
就比如前幾天,女兒讓我看她畫畫,我當時正在忙,就讓她等一會,她就大發雷霆,哭喊著說,媽媽不愛我了。我越哄她,她還越來勁,哭得更厲害了。
這些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表現。
4、睡眠習慣也會有很大的差別。
通常來說,孩子很愿意上床去睡覺,而不會再像3、4歲的時候那般想盡花招拖著不肯去睡覺。6歲孩子極少仍然需要下午的小憩,到了晚上7、8點的時候孩子都已經倦意濃重,很想睡覺了。
5、帶有破壞性或者攻擊性的行為。
此時的孩子喜歡砸摔玩具,在墻上亂寫亂畫,故意把上課要用的課本一頁頁的撕掉,和班上的小朋友吵架動手。當家長對孩子的這種錯誤行為批評時,孩子非但聽不進去,而且還會和家長對著干,越不讓做什么,非要做什么,且破壞性極強。
6、和父母唱反調,不理睬。
父母要求的事偏不做,越是禁止做的。事情越要做;不理睬父母,寧愿自己玩,不要父母一起玩;喜歡挑戰權威和規則,極力想要去打破這些;也喜歡和父母講條件,當父母答應了自己的條件之后,才會去做父母要求的事情。
這是6歲叛逆期的主要表現,這期間的孩子已經形成了自己基本的價值觀,覺得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確的。
幼兒園小孩兩三歲出現的“犟”,其實是跟發育有關的階段性困難。這些現象都指向一個趨勢——孩子迎來了他們成長階段中的“第一個反抗期”,小孩的“自我”在成長。
改善問題的辦法:避免過分管制,發生爭執,而采取符合小孩的學習性行為的方法,遵從小孩的自主意志。父母除了“忍耐與適應,對自己有所調節,去配合小孩成長的階段”外,“在心理上要暫時性‘退行’,在跟小孩接觸時,能退回到與小孩年齡相應幼小的思考與知覺的水平,與小孩一起把東西翻亂,再一起把東西收拾整齊;一起把東西弄臟,然后又一起洗干凈。”
幼兒園小孩不聽話怎么教育的方法
1、父母多跟孩子商量孩子即將要做的事情。
萌萌是一個五歲的小女孩,她特別喜歡看動畫片,每天一看就一發不可收拾了,但是萌萌的父母從來沒有跟萌萌生過氣,而且萌萌也不會覺得父母很煩,原因就是萌萌媽每次在萌萌要看動畫片之前都會和她協商,比如“你先看半小時的動畫,然后過來吃飯好嗎?約定好了哦。”等等,如此一來,萌萌也愿意去遵守跟父母的協商。
2、面對約定好的事情,父母不要心軟
有些時候,家長們跟孩子約定好一件事情之后,孩子們投入過頭了,就不愿意按約定結束,這個時候家長們去催促孩子的時候,孩子就可能會大哭大鬧,有的父母就招架不住了,開始縱容孩子。這樣就相當于父母也不遵守約定,孩子看到父母讓步的話,就會覺得父母說的話一點也不管用,從此再想要跟孩子約定就很困難了。
我表姐家的孩子就是這樣,原本約定好幾點鐘來吃飯,但是孩子做事太投入了,沒有按照約定,表姐過去催孩子,但是孩子就是耍脾氣不去,最后表姐實在沒辦法,就隨著孩子了,從此表姐說什么孩子不聽。
3、孩子故意不聽話,父母們要冷靜談心
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在聽話的路上都很順利,有的時候孩子就是故意的不想去聽話,道理他都懂,他其實就是想得到父母的關注,這個時候要是父母沉不下心的話,開始吼罵孩子,以后孩子就更不想去聽話了。
我們可以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然后冷靜的把孩子叫過來摟在懷里,心情氣和的跟他們交流為什么不停父母的話,慢慢的分析原因,只要達到了孩子們的目的,他們自然就會乖乖聽話了。
大多數6歲的孩子在行為上會表現的很極端,對一些玩具或者動畫片,總是瞬間喜歡,然后瞬間討厭。因此就會在乖巧聽話和調皮搗蛋之間徘徊,讓家長也無從管教。那么家長只有先了解6歲孩子的特點有哪些,才能更好的根據他的變化教育。
6歲孩子的特點有哪些
1、好動
很多孩子總是生氣蓬勃、精力充沛、喜歡嘗試新的事物。同時也經常會大聲叫、嬉鬧,稍不稱心,就大哭大鬧發脾氣,被責備時情緒更為激動。如果被迫坐著不動,會變得煩躁不安,會扭動,踢騰,跳到座位外邊。
2、情緒不穩定
6歲孩子總會瞬間轉換喜好,明明很需要媽媽卻表現的很獨立的樣子,喜歡與媽媽對著干,媽媽讓他們這樣做,孩子卻偏要那樣做。如果他出現這樣的情緒,說明他的心理發育,比較符合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心理發育特征,是健康的。
3、好勝心強
他們的核心不再是父母,而是他們自己。在這個年齡,孩子的好勝心會比較的強,接受失敗的能力弱,而且最大的問題還是跟媽媽的相處,他們會一邊依賴媽媽,一邊又想要獨立起來。
所以在這一階段,媽媽可以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強他的信心,比如帶他買衣服時,讓他自己去選擇。
4、容易成為集體核心
從小孩子有了自主的行動能力之后,常常會三五結伴一起玩耍,而當一個集體匯聚而成時,必然會有核心人物的出現,他可能帶著小伙伴一起玩,可能組織一場“冒險”,甚至是組織大家一起學習的小分隊組長。
有的孩子可能被認定為有天生的領導能力以及組織能力,而這樣的“天賦”在今后的現實生活中往往能夠起到極大的幫助作用。
怎么教育6歲孩子
1、耐心傾聽他的想法
這個年齡的孩子已經有比較強的自主意識,在很多問題上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斷。所以,家長管教孩子時要允許他發聲,并鼓勵他說出心中的想法。
當然,家長要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因為他的想法往往也有可取之處。只要他的話有道理,家長就要無條件地接受,這樣做才能激發孩子跟家長溝通交流的積極性。
2、提高孩子的專注度
孩子普遍存在專注力不夠的問題,一旦進入小學,就會出現上課開小差、寫作業磨蹭等問題,這也是一年級老師和家長普遍感覺頭疼的問題。
家長可以讓6歲孩子每天練字。因為他已經具備握筆寫字的能力,只要握筆姿勢和寫字姿勢正確,就不會對孩子的身體健康造成傷害。只要家長督促他堅持每天練字,孩子的專注度和控筆能力就能得到穩步提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