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很多家長特別在乎孩子的成績,如果孩子成績不好就對孩子破口大罵,時間久了孩子就產生了逆反心理,開始不喜歡學習,出現厭學的情緒,那么如何拯救厭學的孩子呢?
如何拯救厭學的孩子
1、要適當降低對孩子的期望
家長要知道“第一”只有一個,努力是人人可以做到的。應了解孩子學習的困難所在,幫助孩子制訂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并為此而努力。此外,家長要多與孩子在學習方法、人生理想等方面進行溝通與探討。
2、要輔導學生提高學習能力
很多厭學的學生一般都是由于學習跟不上,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家長的責怪以及同學們的輕視,索性破罐子破摔,經常逃學,在外“鬼混”。因此,老師和家長要及時想辦法,輔導學生的學習,工作忙和有條件的可請家教。
3、父母覺察自我,不把焦慮傳遞給孩子
現代社會經濟壓力與競爭壓力比較大,很多父母內心會對孩子未來充滿了不確定的焦慮和擔心。所以很多父母從小就對孩子學習有著比較嚴格的要求,如考試必須多少分,名次必須在第幾等。
認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不僅會讓孩子有著過重的心理負擔,更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建議父母在生活中應擺正自己的心態,不要把自己的焦慮傳遞給孩子,把孩子當作學習的機器,考試的奴隸。
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的原因有哪些
1、學習基礎差造成厭學。有的學生學習基礎差,由于種種原因,經過多次努力還是一次次失敗,長時間家長的漠視、教師的批評、同學的歧視。
他們在學習中無法滿足成功的愿望,生活中又無人能理解關懷,品嘗到的只是失敗感、乏味感。逐漸形成學習無價值、自己是學不好的“差生”等觀念,又反饋到學習行為上,如此惡性循環,很快就患上了厭學癥。
2、家庭本應是學生在校學習的加油站,但往往由于部分學生家庭成員的指導思想和教育方法欠妥,對學生造成厭學的影響也不容忽視,那些家庭條件較優裕的,家長往往失之于偏愛或溺愛,他們生怕虧待了自己的孩子,對孩子的要求常常有求必應,殊不知適當的教養是應該的而且是必要的,但過分的“撒嬌”卻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極為有害,因為這助長了孩子的優越感,而喪失了他們的進取心而不思學習,厭惡學習。
3、社會生活的誘惑,偶然因素的作用,一些教師對事情的思維過于簡單,處理過于疏忽,如不公正的對待學生,態度過于粗暴,言辭太偏激等等,教師的一時疏忽,留給學生的印跡一輩子也許會永遠抹煞不掉,也正是這些“疏忽”才導致了后進生難于“醫治”的厭學情緒。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