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厭學是指學生在主觀上對學校學習活動失去興趣,產生厭倦情緒和冷漠態度,并在客觀上明顯表現出來的行為。在孩子上學期間,大部分孩子都會慢慢出現厭學情緒,那么孩子厭學的危害有哪些呢?
孩子厭學的危害
1、厭學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學習成績,形成惡性循環
孩子會自暴自棄。如果父母和老師用錯誤的方法督促孩子學習,孩子會更討厭學習。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一步錯,步步錯。
2、影響人際關系
孩子的自尊心很強。在同學圈子里,如果學習成績不好,難免會遭受同學的排斥。另外,一些老師會把成績差的孩子安排在后面,這會逐漸與那些“學習好”的學生形成較大的差距。如果家長和老師沒有及時干預,孩子很容易破罐,要么進入不良圈子,要么開始退縮,逐漸失去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能力。
3、傷害自信、自尊,影響孩子的終身發展
當學生被排擠時,他們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很難建立歸屬感和安全感。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會失去自信,甚至會造成孩子的報復心理、暴力等不良互動模式、極端行為等。
孩子厭學的原因
1、父母的期望值過高
父母的期望值過高,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原本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把過高的期望加在孩子身上,超出了孩子內心所能承受的范圍,孩子就會開始逃避。
這一方面表明孩子的承受能力不夠強,另一方面也表明家長的期望太高,孩子無能為力。
2、父母陪讀,使孩子缺乏學習自覺性
現在仍然有很多的家長,辭掉了自己的工作,安安心心地待在孩子身邊陪讀。這就導致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自覺性,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在學習的過程里,家長總是在身邊,孩子也非常擔心犯錯。這也是導致孩子厭學的一大原因。
3、孩子學習壓力大
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遇到了很多的難題,但是沒有辦法及時解決,日積月累下來成績更不上,這就導致孩子失去了讀書的興趣。在這一方面,孩子是努力過的,但是一直跟不上,就會自暴自棄。
4、孩子不會學習
有一類孩子厭學,是因為他不懂得怎么去學,也沒有興趣去學。每次考試他都不是很在乎,但是成績發下來的時候,面對家長的焦慮,老師的指責,同學異樣的目光,他會感覺很難受。所以內心不愿意接受這種處境,于是選擇了放棄。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