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學習是一件比較辛苦且枯燥的事情,有些孩子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產生了厭學的情緒。俗話說: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有厭學的情緒,那么他就很難去主動、認真的學習,直接導致考試成績的下降,所以當家長發現孩子有厭學的表現的時候,一定要弄清楚其中的原因,并采取相應的輔導方法。
學生厭學的表現
1、作業拖拉,抵觸寫作業。寫作業是孩子在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項任務,也是復習的一種方式,如果孩子開始抵觸學習以外的內容,特別是抵觸寫作業,說明開始抵觸學習,有厭學心理。
2、情緒不穩定。每個人在面對自己不擅長或者不想做的事情時都會容易發怒,情緒不穩定,孩子在面對讀書上學時如果有焦躁不安、情緒不穩定的現象,大部分跟厭學有關。
3、失敗合理化。有些孩子,往往會把自己在學習上的失敗和不足,歸根為各項標準不合理,比如,不應該讓我考那么多分,不應該讓我做這種題等等,讓自己的失敗變得很合理化,來安撫自己的受挫感,讓自己避免強烈的內心沖突。
學生厭學的原因
1、有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過于嚴厲,動輒打罵;有的家長則是過于寬松,放任不管,家長對孩子不當的教育方式會對孩子的學習心態產生不良影響。
2、學習基礎薄弱,學習方法欠缺,學習能力低下等,使得他們雖然刻苦學習,但收效甚微。于是孩子開始滿足現狀,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缺乏求知的欲望和動力。
3、不少學校只以追求升學率為主要目標,很難針對厭學學生特點進行教育。隨著時間加長,考試次數增加等因素使一部分學生不斷產生新的學習困難,導致更加厭學。
4、不良社會風氣和文化對孩子也產生一定影響。如“一切向錢看”的扭曲思想,網絡上不健康內容等對青春期孩子產生極壞影響。再或結交社會不良青年耳濡目染,逐漸厭學。
5、學生人際關系差,也是學生厭學的一個原因。由于學生來自不同文化、經濟和涵養的家庭,他們的性格個性亦有很大差異,有些學生由于性格孤僻,不善交往,人際關系自然就差。如果老師和同學再對他們冷漠,他們就會更感孤獨和不安,不良情緒,甚至厭學情緒就會產生。
學生厭學的輔導方法
第一、改變觀念,接受自我。厭學的同學要重新認識自我價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這是變厭學為樂學的重要一環。同學們要學會發現自己優點和好的方面,并適當地給自己一些肯定,認識到自己是能夠學習好的。
第二、父母自己在心態上也需要有所調整,父母應該不斷地對孩子表達自己對他的欣賞,不要拿他與其他優秀的孩子比較,只要他相比以前有所進步,都可以給予表揚,哪怕只是很小的一點,都要對孩子表達出來,孩子會從父母的肯定中獲得自信。
第三、對于學習疲勞的孩子,提倡科學用腦,每天要有一定運動和從事有興趣活動的時間,幫助孩子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獲得學習的主動性。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