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有的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總是很不自覺,總是要依靠父母和老師的督促才可以完成一件事。家長要理性的看待這類孩子,讓孩子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家長不要給孩子包辦一切,要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養成自覺學習、自覺做事的習慣。
初中的孩子不自覺該怎么教育
1、給孩子制定規則
家長在跟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可以給孩子定下一些具有原則性的規矩,這些規矩是孩子絕對不能逾越的,家長在面對孩子的試探的時候,也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不放棄原則,這樣才會讓孩子樹立起規矩意識。如果家長在孩子試探的時候放棄了原則,那么孩子也會對這些規矩采取放任的態度。
2、鼓勵孩子
孩子并不會一下就進步成自己期望的樣子,但是家長不能因此而氣餒,而是學會循序漸進,比如孩子今天認真看書的時間比以前長了,家長就可以說:“寶貝真棒,這次學習比以前認真多了”。孩子都喜歡在父母表現自己,并且得到父母的肯定,所以只要父母的肯定孩子,他們就會不斷的朝著目標前進,從而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3、家長要自己能夠自律
家長在教育初中的孩子的時候,對孩子的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以身示范,因為孩子會對父母的行為進行模仿和學習,所以說如果父母是一個自律遵守原則的人,孩子也會更容易成為一個自律的人。此外那些自己就自律的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也會更加具有威信和說服力,容易讓孩子對家長的話語進行信服,孩子也會更愿意服從父母的管教。
4、建立孩子積極興趣點
許多孩子不自覺是因為孩子感受不到自覺學習的樂趣。比如在學習的過程中尤其是對書籍的閱讀,根本沒有動畫片帶來的視覺效果好,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等孩子已經明白自己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之后才來培養孩子的興趣,父母要選擇主動出擊,引導孩子對書籍感興趣。
父母可以先買一些各式圖樣的動漫書,再從動漫書上把孩子在漫畫書上的注意力,轉移到別的有意義的書上去,就這樣慢慢引導孩子。等到了一定的時間,孩子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要閱讀,這樣初中的孩子就養成了自主閱讀的習慣。
初中的孩子不自覺的原因
多數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從調查情況看,初中的孩子不自覺是因為認識不到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到學習動機對學習成敗的影響和作用。有許多學生還暴露出小學那種對老師和家長有依賴性的特點,學習上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的心態。這種老師講多少學多少的填鴨式學習狀態,是初中階段養成主動學習習慣的阻礙。
父母過多干涉。每個不自覺的孩子背后,往往有一個愛包辦,愛代勞的父母,這些父母不斷地在催促和強制孩子完成既定的目標,很少給孩子選擇的空間,長此以往不僅不會讓孩子有所改變,還會讓孩子產生懈怠、厭煩情緒,孩子也就不愿意對這類學習產生興趣。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