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以下有幾個比較溫和的方法,提供父母參考。
1、向孩子解釋行為的規范
有時候孩子不聽話,不和成人配合,是因為他不了解或忘記了行為的規則。再一次的提醒孩子,可以讓孩子體會和了解,但要注意表情和聲調,不要用喊叫的方式。
要用堅定、溫和的聲調來對孩子說明或提出要求:[記得嗎?在人多的地方講話要小聲點,才不會妨礙別人。][記得我們今天上街是要給奶奶買禮物,其他東西一律不買!]
2、以周圍的孩子或成人作榜樣
年齡小的孩子雖然知道指令和規則,卻很難決定該怎樣做。當他不行動或不接受指令時,我們又以為孩子不聽話話,因此,在讓孩子了解行動規則的同時,還要指點他怎么做。
例如,書如何擺、玩具怎么收、坐要怎么坐、話要怎么說等等。
3、獎勵和贊許良好的行為
當孩子不聽話時,可以用贊許的話來轉移他的行為:[我記得你是一個熱心的小孩,記得嗎?上次你幫我做了……]在獎勵和贊許孩子時,最好讓孩子能具體了解自己的行為,不要只一味的稱贊孩子:[你好棒!][你好乖!]而是選用一些具有美德的語句,譬如[你很有禮貌][很熱心]……,使孩子的行為更具體性。
4、對不好的行為進行嚴肅談話
當孩子不聽話時,成人用[責罵]或[處罰]來處理,常常很容易把主觀的因素(氣憤、激動、疲倦、厭煩的情緒),滲入行為的處理中,致使孩子的身體感到痛苦不適(體罰),心理產生恐懼,意志遭到壓制,因此很難接受成人長篇大論的說教,反省自己不良的行為,更難說要糾正他的行為。
此時利用[嚴肅的談話],會讓孩子心領神會。例如,先暫時停止他的工作,請他到一個角落,好好的跟他談,可能會比大聲責罵和處罰,更能啟發他的良知,思考自己的不當行為。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