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第一時間先要與老師溝通,了解具體情況。比如孩子在哪方面表現不好?具體叛逆行為和表現?在什么樣的場景下發生的?仔細聽老師描述,多聽取老師的建議。
小孩在學校不聽話家長應該怎么教育
1、和老師取得聯系,有些時候孩子在家里聽話,但是在學校可能就不聽話了,這就需要家長及時跟老師取得聯系,共同商討解決辦法。
2、不要過分寵溺,將就孩子,過分寵溺,將就孩子的后果就是導致孩子非常的任性,形成一些不好的習慣,甚至在學校去頂撞老師之類的。
3、給孩子灌輸一些正確的觀念,在和孩子進行相處的時候,家長要做好榜樣,不要灌輸給孩子一些錯誤的觀念或者說讓孩子接觸到不好的一面,這樣可能是孩子養成壞習慣的原因。
4、給孩子適當的懲罰,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或者接收到學校老師的反饋意見,最好是能給孩子一些適當的懲罰,讓孩子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
孩子在學校犯錯家長怎么教育
1、弄清原因,合力應對
當老師告知孩子在學校犯錯誤了,家長首先要認真傾聽孩子在學校犯了的錯誤,問清楚細節,征詢老師處理的辦法,談自己的看法,和老師達成一致意見,然后感謝老師的告知,并表示將全力配合老師來糾正孩子的錯誤。在幫孩子糾正錯誤時,和老師及時做好溝通和交流,要形成合力。
2、有效的溝通
講道理是最好的方式,可以培養孩子安靜傾聽的習慣,建立良好的溝通,也能糾正他的錯誤行為,但需要講究一定的技巧。成人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大多只是協商、懇求、嘮叨。我們會發現,和孩子溝通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是也不要輕易打孩子、罵孩子。孩子和成人一樣,也需要自尊心。
3、借機教育,促進孩子成長
允許孩子在學校犯了錯誤、讓孩子看到發生錯誤后的后果和處理方式,給予他自我反省和總結的機會。孩子成長就像騎自行車一樣,初學者難免會摔跤,千萬不能以暴制暴!更不能推卸責任!要了解事情的原因,及時補救并借機教育。
4、正面給孩子立規矩
經常和孩子們說你認為對的就大膽地去做,你認為不對的就不要去做,你不知道對錯的就一定要請教大人,無論做了什么都要自己承擔后果……這樣,孩子做事前就會在心里有自己初步的判斷和潛在的規則意識的指導,很大程度上避免出了問題胡攪蠻纏的情況發生。
給孩子立規矩,用規矩說服孩子而不是用道理說服他們,一定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只是不認可他們這么做這件事情,而不是改變了對他們的愛,這也是關鍵所在。
5、教會孩子認清是與非
無意在學校犯了錯誤的孩子是因為不小心,那么故意調皮搗蛋的情況相對來說就比較嚴重了。因為這表明了他們并沒有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并沒有意識到這是一種錯誤行為。這不是說孩子的本心是壞的,只是因為沒有人告訴他們這是壞。
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孩子的家長多花費一些時間精力,告知孩子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幫助、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觀念!
6、與老師積極協商
由于家長已經提前向孩子了解事情的經過,心里應該已經有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家長要讓老師先說出建議,因為老師會比家長考慮地更為全面。如果老師有合理的建議,家長可以立即接受并盡快把問題解決掉,否則,家長可以向老師提出自己的想法,雙方再進行協商。
如何教育一個不聽話的孩子
1、當孩子發脾氣耍賴時,若是用打罵去阻止他的,往往會令他情緒更加激動。這是我們應該冷靜對待,不要急于去說服他,讓他一個人在屋子呆一會,沒有多久,他就會安靜下來,這時再和他講道理,他就會接受。
2、有時候孩子做事解決的方法不正確,大人就會阻止,從而令到孩子鬧脾氣。其實家長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孩子沒試過是不會知道自己的方法不行的。所以在沒有危險的情況下,可以讓孩子適當體驗,他嘗試過,碰壁了,再給他講道理,他會更明白更樂意接受。
3、孩子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做錯事。如果家長只懂得指責孩子,會令他反抗性更強,更加不會聽話。所以在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家長要做的不是指責孩子,而是要去了解孩子,耐心的詢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并幫他分析這樣做的后果,使他認識到嚴重性,學會以后如何解決此類的問題,調控自己的情緒。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