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當孩子在學校表現不好或者成績下降時,老師可能就會直接向家長指出孩子的問題,老師的本意是為了解決問題,此時家長不要有小情緒,覺得老師是針對自家孩子。此時家長要多跟老師溝通,找到原因所在,不然造成的后果會更加嚴重。
老師指出孩子的問題家長如何回應
老師指出孩子的問題家長可以回應:我認可老師的批評,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面對考驗,才能發現自身的優秀。孩子錯誤的地方,我會努力幫他改正,正確的地方,也希望老師能夠表揚。希望以后老師多與我們聯系,報告孩子的情況,使我們能夠更好地配合教育工作,讓孩子進步的更快。
那么如果孩子在學校表現不好,家長應該怎么做呢?
1、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考慮問題。當孩子有一些情緒的時候,試著先讓彼此冷靜,并且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考慮下他的感受,推心置腹地去和他溝通。也許孩子的抵觸情緒就不會那么明顯,并且能夠知道父母的用心,才能根本的去解決問題,平等的去交流,在孩子迷茫無助的時候給予他力量和前行的勇氣。
2、多和孩子溝通。有的時候孩子在學校犯錯誤的心理大家根本就沒有辦法理解,家長在教育的時候,不可以打罵的方式和責怪的方式,會讓孩子很容易產生自卑。遇到這種情況要及時和孩子溝通,要找到孩子為什么出現這種想法,要理解孩子的做法。希望孩子在學校還是要通過好好學習,才可以有一個很好的將來。
3、引導孩子進行自我評價。比如,你可以問他:“你覺得為什么老師沒有發給你獎狀呢?”讓孩子自己能夠獨立的思考,并且去發現問題本身,這就是對孩子的一種鼓勵。
孩子的問題被指出后不會覺得家長在責備他,反而會去認真的思考:是因為我今天上課開小差了,還是因為我沒有積極舉手發言,還是我下課的時候沒有及時上交課堂作業等等。當他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時,他以后也會更加注意自己的行為。
孩子在學校表現不好的原因
1、目標迷茫
難以管教的孩子除了壓力過大之外,還有部分是學習時目標迷茫,不知未來前路該往哪走,不知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否具有意義,因此就出現了此類情況。這樣的孩子做每件事情都無法提起興趣,更不要說讓他積極學習。
此時家長應積極幫助孩子認清學習意義,找到學習目標,當有了明確目標后,所有任務都能明確進行,而不是迷茫、消極的面對。
2、環境不同
其實不要說孩子,就算是我們大人,在家里和在公司的表現也會不一樣。在家里,孩子面對的都是熟悉的人和環境,在這個讓他完全放心的環境中,他可以表現很放松,完完全全做自己。可學校就不一樣,老師和同學都不是自己最親的人,孩子會有一定的防備心,可能會出現大大小小的問題,不會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面表現出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