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如今的生活中充滿著各種各樣的誘惑,再加上孩子年級還小,自制力薄弱,這就導致它們很容易因為外界的影響而不專心從事一件事情,經常是半途而廢,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孩子養成自律的好習慣,能夠堅持專心做事。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自律
1、對于孩子來說,他覺得自己有價值他才能會認可自己,家長經常正面地肯定孩子,認可孩子,就會讓孩子覺得我是一個有價值的孩子,我以后肯定會有大的成就。而孩子在自己內心認定了自己這樣的角色,就會努力地去學習,才能讓自己更符合這個角色。作為家長一定要避免經常打擊孩子,以免孩子破管子破摔。
2、孩子想看電視、上網玩游戲時,家長要先和孩子約定玩的時間,在規定時間內孩子可以盡情的玩,約定時間一到,孩子必須自覺停止。如果孩子不能馬上停止,就需要對孩子適當“懲罰”,可以減少玩的次數或減少下次玩的時間,讓孩子為自己的“違約”付出代價。
3、父母需要以身作則,拒絕豆腐心。身教重于言傳,再好的教育理念都離不開“身教”二字,與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以身作則,但也要拒絕面對孩子哭鬧的“豆腐心”,有助于讓孩子懂得規則感。
4、規則大于寵愛,寬容而不縱容,建立規則比說教更有效,而不是孩子想要什么就給什么。但父母要明白,在給孩子制定規則時,要避免單向硬性的規定,而是與孩子雙向互動,一起定規則對孩子形成自律意識才更有效果。
5、幫他分析好習慣和壞習慣的利與弊。孩子的心思比較單純,想法也很簡單,在看待問題和考慮事情的時候,想得沒有大人仔細周到和全面。這就需要家長耐心講解,讓他們意識到其中的利與弊。
6、很多時候我們和孩子溝通不暢,就是因為我們常常過于想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而忽略了談話的氛圍。對話的內容固然重要,但若對話的氛圍不合,便在對話中會受到很多的牽制,只有在合適的對話氛圍里對話,對話內容才能發揮它的重要性。
孩子不自律偷玩手機怎么辦
很多時候孩子喜歡玩手機,更多原因是因為孤獨,爸爸媽媽沒有時間陪孩子,孩子只能通過網絡世界才能緩解沉悶。因此爸爸媽媽一定要多陪陪孩子,可以帶孩子多去外面玩,增進彼此感情。
限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比如說每天規定玩手機一個半小時,時間到了之后爸爸媽媽應該把手機收起來,等孩子自覺能做到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給予相應的獎勵。
家長應該多帶孩子出去玩,讓孩子沒時間玩手機,轉移玩手機的注意力。如果不能出去玩,要在家里呆著,家長也可以多與孩子聊聊天,一方面可以增進親子關系,另一方面釋放孩子無聊玩手機的情緒。
從小就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比如有些孩子對音樂、舞蹈等項目感興趣,家長就可以給孩子報班去學習,這樣也就不會天天呆在家里打游戲。
孩子不自律沉迷網絡的危害
1、網絡上癮者在上網的時候會存在重大的心理需求時,會有強烈的依戀反映其特征,你無法控制自己的在上網時候的興奮,只有增加自己的上網時間才是最開心的,如果不能上網的話,就會產生煩躁的心情。
2、大量時間上網,心理學和行為被分配到網絡活動,個體生物鐘紊亂,削弱學習,寫作業動機慢慢的減少,并影響正常的日子,學習,家庭作業和人際關系降低社會功能。
3、網絡的過度使用,使青少年對網絡產生了強烈的依賴心理。特別是網絡游戲中的冒險刺激、網絡交友中的輕松自如的新鮮誘惑等,使不少孩子沉迷其中,而對自己的主體生活,卻失去興趣,缺乏毅力,自控能力下降,學業荒廢。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