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慢慢的家長會發現孩子變得不愿意與家長產生過多的交際,經常回到家中之后就回到自己的房間,還會鎖門不讓家長進入。而一些家長也是暴脾氣,認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物,沒有鎖門的權利,這樣的想法是正確的嗎?
孩子有鎖門的權利嗎
答案是肯定的。誰也有自己的小秘密,孩子們鎖門肯定有他們的隱私,家長也要尊敬他們。當孩子慢慢長大的時候就會有保護自己隱私的意識,他們不喜歡自己的東西,被父母隨意翻動。不過很多父母不懂得尊重孩子,所以還是總會用這種鎖門的方式保護自尊。
那么孩子回到家中之后總是鎖門不愿意與家長溝通怎么辦呢?
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和特點,要知道這些現象都是青春期孩子正常的表現,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這些現象也表明他們正在長大。因此,遇到孩子進房子關門,不愿和父母交流,父母就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和教育策略。
父母要采用平等的,像朋友一樣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可以主動談論自己青春期的趣事,實在找不到話題就講笑話吧,不要覺得餐桌上講笑話沒有啥意義,其實一家人一起開懷大笑本身就有非比尋常的意義!
看到孩子鎖門,我們也不強迫孩子開門。如果進入孩子房間的目的,不是為了控制孩子,而是有其他的事情,比如要拿東西之類的,可以敲門,溫和地跟孩子說明原因,孩子也會開門的。
找一個合適的機會,和孩子交流一下,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比如在孩子開心的時候,孩子這時候比較心平氣和,愿意和父母溝通,父母趁機和孩子交流,孩子會敞露心扉。
孩子的想法和認知跟大人是不一樣的,作為父母,不應該固執已見,只覺得自己的觀點是好的,適合孩子的,但是孩子并不能接受。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也許會有不一樣的認知,從而再去跟孩子溝通。
當然,確定你的孩子能承受多少隱私和自由的最佳方法是衡量他們對義務的責任感。換句話說,就是他們是否能準時上學,做家庭作業,尊重宵禁并完成家務活!如果他們能夠完成這些事情而又不費吹灰之力,則可以稍微松開一些管束!
孩子總是鎖門不愿與家長溝通的危害
1、孩子平時與最親密的父母溝通少又不順暢,很容易養成偏激內向的性格,進而出現心理封鎖現象,與其他人的交往也很難正常維持下去。許多未成年人走上不歸路的原因,是覺得世界上沒有人能理解自己,他們往往孤僻。
2、父母和孩子缺乏溝通,只會讓整個家庭環境的氣溫逐漸降低,失去了原有的溫馨與和睦,嚴重的影響到了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