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不是生下來就擁有健康的道德觀的。小孩小時候?qū)τ谖锲返臍w屬權(quán)是不敏感的。家長發(fā)現(xiàn)小孩偷拿同學東西,就應(yīng)該正確認識這件事,教育好孩子,溫柔引導孩子做出正確行為。
小孩偷同學東西應(yīng)該怎么正確教育
1、培養(yǎng)所有權(quán)意識。尊重孩子的“物權(quán)意識”對孩子的性格發(fā)展大有裨益,而能夠正確合理地幫他們度過敏感期,爸爸媽媽們首先要做的是幫助孩子明確物品的所有權(quán),哪些玩具、用品是孩子自己的,哪些物品是其他人的。
2、情境教育,提高抵抗誘惑的能力。一般來說抵制誘惑能力差的孩子,表示孩子自控能力差,缺乏自主性。這時候,家長要和孩子一起提高自控能力。通過情景演示,模擬孩子受到誘惑的場景,讓孩子學會抵抗誘惑,從而教育孩子不要拿別人的東西。
3、耐心教育,強化偷竊的不良影響。偷竊行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更不是短時間內(nèi)能改變的,需要家長耐心教育,經(jīng)常向孩子強調(diào)偷竊的不良行為帶來的壞處。如果孩子出現(xiàn)反復行為,家長不要激烈反應(yīng),批評孩子,這樣會傷害孩子改正的決心。
4、重視理財教育。有的孩子胡亂花錢,或者家長給的零花錢太少,孩子經(jīng)常沒錢,才會想偷拿別人東西。所以,家長要重視理財教育,要定期給孩子零花錢,指導孩子正確消費和購物。
家長必須要滿足孩子的合理購物消費需求,需要定期給孩子零花錢,引導孩子有計劃去花錢。例如,給孩子在一段時間內(nèi)給他們定額的錢,知道他們?nèi)绾伟才胚@筆錢,如果可以圓滿完成計劃,沒有超支,就應(yīng)該實施獎勵,慢慢培養(yǎng)出孩子合理使用錢財?shù)南M觀。這樣下去,孩子能夠合理消費,就不會再因為羨慕別人的東西而去拿別人的東西了。
小孩偷拿同學東西的錯誤教育方法
1、給孩子貼上“偷”的標簽
有的家長一看到孩子往家拿回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就馬上把孩子的行為定義為“偷”,罵孩子是小偷,指責甚至打罵,似乎孩子做了什么見不得人的事情。但是家長的過激反應(yīng)很容易對小孩子造成傷害。小孩子都是有很強烈的羞恥心的,他們被貼上“小偷”的標簽后自尊心都得到了極大的打擊。
孩子一旦認同“偷”的標簽,他以后很容易繼續(xù)發(fā)生偷東西的行為,因為他認為既然別人都認為自己是小偷了,那自己好像真的就是小偷,以后就可以更加沒包袱地繼續(xù)偷拿同學東西了。
2、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和老師或者他人討論
孩子是有自尊心的,家長如果當著孩子的面和老師討論孩子拿回東西的事情,孩子會感到在老師和同學面前失去了自尊,會感到羞恥,很容易讓孩子在老師同學面前抬不起頭,唯唯諾諾。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quán)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