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很多家長都知道在教育過程中要多和孩子溝通交流,但是在實施過程中,經常以失敗告終,到最后還是和孩子大吵一架。家長認為孩子叛逆的無法讓人接受,無法做到有效交流。
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交流
第一、家長與孩子之間要實現有效溝通,尊重、信任是基本前提。
家長想要溝通,就要尊重孩子,把它當做和自己一樣平等的人。當遇到問題時,家長要表現得更民主、親和一些,與孩子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不可獨斷專行。當孩子向父母求助時,父母要重視孩子的求助,盡量和孩子一起相處解決問題的辦法,或者引導孩發現答案
第二、必須以身作則,樹立學習榜樣。
孩子非常容易受到父母影響,家長必須注意自己平時的言談舉止,給孩子做好表率。同時,父母要努力營造和睦溫馨的家庭氛圍,避免在孩子面前爭吵。讓孩子能夠健康成長。
第三、學會傾聽,與孩子平等交流,并且允許孩子發脾氣。
學會傾聽,是建立親子溝通交流的第一步。假如孩子現在正在大發脾氣,家長要允許他生氣,不要強硬組織孩子、壓抑他的情緒。家長應該等孩子冷靜下來,再認真地聽他傾訴,不要打斷他的話,讓孩子完全說出自己的想法。
第四、與孩子交流一定要把握好時機,以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
家長應該選擇合適的時機去進行溝通。比如,孩子剛放學回家,父母就和他談學習、為人處世等嚴肅話題是不合時宜的。這時候,無論孩子還是家長都比較疲勞,不但難以集中注意力,而且不好控制情緒。在晚飯后,大家獲得放松,就是一個適宜談話的好時機。
在談話時,家長應該注意自己的語言,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當孩子犯錯時,家長可以批評孩子,但是不能責罵、挖苦或攻擊他。這并不是真心想和孩子溝通,只是想控制孩子。
家長與孩子溝通困難的原因
第一、經常命令孩子
父母常常認為,孩子就應該按照自己的命令做事,如果沒有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就是不聽話的孩子。所以孩子習慣了之后就不想再和父母溝通了,因為他知道溝通沒有用。
第二、過多負面評價孩子
很多父母總是感覺孩子這也不對那也做的不好,在孩子還沒有開始行動,就打擊孩子的信心,否定孩子的能力。慢慢的孩子就沒有溝通欲望了。
第二、經常對孩子情緒失控
家長常常把壞的心情和情緒都發泄到孩子身上,自己遇到了不順心的事情,動不動就對孩子大發雷霆,以至于讓孩子受到傷害,不敢再和父母溝通。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