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和孩子溝通,本應不是什么事兒,我們不是每天都在和孩子溝通?尤其孩子在身邊的時候。然而,隨著孩子的長大,孩子的功課越來越重。孩子總忙于功課,和家長單獨相處的時間漸少,家長和孩子的溝通就自然漸少,更嚴重的是,大人和孩子相處,大人總說功課,話題單調,令人不勝煩,有時,孩子都懶得搭理呢!孩子長大了,有什么心事總藏在心底,不喜歡透露心聲。這時候,就需要掌握一些溝通的技巧,讓溝通更有效,那么家長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的心理溝通呢?
家長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的心理溝通?
一、尊重。
很多父母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會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這種父母往往沒有將孩子看做一個獨立的個體,而將其當成自己的附屬品,但是孩子都是有自己獨立思想的個體,所以,父母必須強化尊重的意識,尊重孩子,才能夠交流。
二、傾聽。
在交流中,很多父母會習慣性的打斷孩子的話,然后開始發表自己的見解,到最后孩子會說的越來越少,對你的見解也習慣性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所以,在交流的時候,請不要打斷孩子,認真聽他們要表達的心聲。
三、耐心。
生活中有很多問題,不是能夠通過一次交流就可以解決的,所以,父母要做好充分的心里準備,很多問題需要多次交流,才能夠解決,不要操之過急。
四、冷靜。
交流的過程,是雙方思想的交鋒,可能會有某些觀點的不同,不要因為觀點沖突而導致情緒激動,最終將交流演變為爭吵。所以,在交流中,保持冷靜,深呼吸,不要讓急躁的情緒趕走你的理智。
五、適當的場合。
雙方的交流應該選擇一個安靜的場合,適合雙方長久的交流,如果場合不合適,會導致交流一再中斷,最終會使得雙方喪失耐心,導致交流失敗。
六、愉快的結束。
無論交流是否達成共識,雙方都應該擁抱一下,思想存在差異,但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愛是一樣的,所以,思想差異可以通過下次交流逐步化解,但是愛是永恒的真理。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