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在高中階段的生活,也往往是處于青春期的時候。針對高中生心理特點,和一些主要心理問題,作為家長,我們應該積極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避免孩子因為不良情緒,而做出不良的行為,幫助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高中生心理特點
1、學習的獨立性和自覺性發展較快
高中階段是孩子的智力逐漸定型的關鍵時期。孩子的注意力具有主動性,有意義記憶的運用能力越來越強;他們的知覺更具目的性和系統性,更仔細和深刻,能發現事物的細節、本質和因果關系,能更多地用理解識記的方法記憶教材,注重知識的內在聯系。
此外,高中生心理特點還表現出選擇性強的特征。那些他們認為與自己升學和就業關系密切的學科和內容,往往能夠認真對待;而一些被他們認為與自己未來關系不大的學科和內容,通常可能忽視或不愿學習。
他們能較夠主動完成繁重、困難的學習任務,學習處理好學習與娛樂的關系,自覺安排復習時間,學習的獨立性和自覺性發展較快。
2、社會責任感和世界觀開始形成
高中階段是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孩子由于身心發展已接近成人,心理特點表現出更廣泛、更強烈的社會積極性和責任感,孩子已經掌握了比較全面系統的科學知識,積累了一定的社會生活經驗,使得他們對許多問題進行一些理性思考,但這類思考往往帶有片面性和膚淺性。
高中生對個人的理想,及人類的共同命運都表現出美好的憧憬和極大的關懷,但他們的理想中還缺乏現實主義的內容,對一些價值觀念的認識也不夠全面。
3、自我意識增強、成人感出現
自我意識是孩子自己對自己的認識。自我意識的發展,是孩子個性趨向成熟穩定心理特點,一個重要表現。他們能對自己、對他人做出比較深刻的評價,開始學會從各種角度比較全面地評價他人和自己。
高中生主要心理問題
1、人際關系不協調,導致孩子焦慮
由于高中學習成績好,常受到老師和家長贊揚,又是獨生子在家多為“太子”“千金”,自我中心意識強,人際交往能力弱,不善于處理與同學、老師、父母的關系,導致孩子人際關系不協調。
孩子自卑、焦慮的心態,使這些學生完全忽略了人際關系,以至于終于有一天發現自己“不能和別人多談”,“我總加入不進同學們的談話中”“我感到孤獨、寂寞”,到最后“沒有人愿和我一起吃飯"。這些學生常產生焦慮不安的心理問題,甚至會導致有的學生因嫉妒,而與同學發生沖突。
2、孩子自信心不足
由于家長、老師對高中生的期望質過高,表現出對學生(特別是優生)的缺點看多優點看少,老師對孩子總是消極評價多于積極評價,使學生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常因一次考試失敗,就讓孩子認為“老覺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老是失敗,考大學肯定沒有希望了”于是恢心喪氣,前途渺茫失去自信心。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