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家長一直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在孩子6歲的這個階段,是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的最佳時期。而且好的行為習慣對孩子的學習、生活都是有很大的幫助,但是還是需要家長去進行培養,那么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呢?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
1、以身作則
孩子小的時候學習能力非常強,不管是好的行為還是壞的行為,他都會模仿。孩子可能不知道這種行為叫什么,但是他能根據大人的行為判斷出這種行為代表的意義。
因此,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父母要知道怎么樣才算是好的行為習慣,父母自身的行為習慣是好的,那么你的孩子就會通過觀察你的日常行為和習慣來學習。
2、參加家庭活動
對于成長中的孩子來說,參加家庭活動非常重要,也十分有利于家庭成員感情的培養。當然,這里的家庭活動指的是一家人的活動。
我們做家長的就可以將體育活動和家庭活動結合起來,一起散步、一起騎自行車、一起游泳或者捉迷藏,效果會更好。
3、防微杜漸,及時矯正
家長一發現孩子有不良的言行,就要及時加以糾正和引導,不能因為孩子還小就放任自流,這樣容易把孩子帶進誤區。
當然,家長幫助孩子糾正不良行為不能簡單粗暴,急于求成,而是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要防微杜漸,在孩子的不良行為處于萌芽狀態時就“掐掉”,才能養成孩子的良好行為。
4、科學引導,引起重視
有些家長很想教育好孩子,養成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但往往事與愿違,這與教育方法不當有關。比如有的父母很想教育孩子孝敬老人,但由于愛子心切,什么都任孩子挑,結果導致孩子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唯我獨尊、自私任性的壞習慣,對老人卻不夠孝敬。
因此,堅持科學的教育方法,對于培養良好行為習慣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想教育孩子孝敬老人,可以拿一些合適的故事來引導他。
5、持之以恒,不怕反復
家長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要做好長期“歷練”的心理準備,不能操之過急,否則會適得其反。家長不要因為怕麻煩就不讓孩子鍛煉,也不要包辦孩子的言行,而是要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循序漸進、持之以恒,不怕反復地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