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每個家長都想要把最好的東西給孩子,不想讓他吃苦受累,滿足他的一切小需求。這樣溺愛出來的孩子,往往刁蠻任性,家長一不如他的愿,就會哭鬧叛逆。因此,家長一定要做好正確的教導,改變他這樣的壞習慣。那么被溺愛的孩子怎么改變呢?
被溺愛的孩子怎么改變
1、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很多孩子都會以自我為中心,這種意識是在日常生活中一點點養成的。家長要在生活中不斷引導孩子進行換位思考,比如背書包,自己背著累,那爺爺奶奶背的時候累不累呢?好吃的東西是不是別人也愛吃呢?
當孩子在做換位思考的時候,家長要適度表揚,讓他認識到與別人分享是一件美好的事情,長此以往就可以養成與他人共處的良好習慣。
2、拒絕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孩子在小的時候,往往很任性,由著自己的性子來,不會像大人一樣懂得控制收斂住自己。被溺愛的孩子有時就會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讓家長給自己買這買那,家長如果不給買,他們就大聲哭鬧,有些家長看到后,會嫌煩受不了孩子,索性就滿足了孩子。
但是,家長們這樣做,卻可能助長了這種不良氣焰。因此,家長可以在給他布置作業,等他完成之后才可以給他買玩具。讓他知道不要總想著不勞而獲,想要獲得收獲就要付出努力。
3、設立明確的規則
家長給孩子設立明確的規則,讓他知道你的底線。比如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說臟話、不論孩子到哪里去,必須讓家長知道等等。讓孩子明白不是什么事情都任由他來,有了規則意識,他才能健康成長,將來才能更容易融入社會。
4、學會放手
不要什么都為孩子做好,到了適合年齡能做事情,家長們應當試著放開手,讓孩子自主地去做。第一次也許做不好,但以后就會做得又快又好,還能增強他們的自我價值感。
千萬不要做包辦父母,放開手為孩子創造做事的機會和平臺,孩子才能有自立能力,父母們也會少些麻煩。
5、做錯了就要懲罰
有的家長出于疼愛孩子,當他做錯了一件小事,父母會覺得一件小事沒什么大不了的,孩子還小,不懂事,就不教訓他了,或者心疼不忍心教訓孩子,這會造成變本加厲的不良后果。
被溺愛的孩子會覺得做錯事不會有懲罰,就會變的持寵而嬌。因此,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應該賞罰分明,小錯小罰,大錯大罰,孩子就會知道犯錯誤的嚴重性,做事更懂得收斂。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