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怎么改變孩子做事磨蹭的小妙招?孩子磨蹭大概是令所有老母親最難以忍受的一種行為了,明明一小時就能完成的作業,孩子磨蹭著到晚上十點,最后在父母連吼帶罵的情形下完成了,第二天依舊如此,形成惡性循環。那么,有沒有專治孩子磨蹭的絕招呢?
怎么改變孩子做事磨蹭的小妙招?
1、讓孩子掌握時長的概念,并與事件聯系起來
有研究發現,孩子一般要到3歲之后,才會對時間有了模糊的認識,7歲時才會對時間有了清晰的認識。
而孩子是否磨蹭,與空間智能相關,這對應的是大腦后葉區右腦區域,這個區域掌管時間觀念。孩子掌管時間觀念的大腦區域是逐漸完善的,對時間的認知也是逐漸進步的,家長需要幫助孩子更多感知時長的概念。
①觀察鐘表游戲
jason小時候,我們還經常會拿下來掛表,研究大的指針是代表什么,小的指針代表什么,還有最小的指針小弟弟為什么跑的那么快等。
在最初認識時間時,jason對鐘表非常著迷,有時候我睡著了他還會自己拿下來觀察。
②預備不同時長的沙漏
3分鐘是刷牙時用到的;
5分鐘是給他在衛生間的時間
10分鐘是休息的時間
30分鐘是專注寫字或者畫畫的時間
③預估時間游戲
我和孩子走在路上時,經常會玩分鐘游戲,比如走在公園里時,我說,來,我們估算一下十分鐘能走多少步?或者是,我們一起預估十分鐘,感覺到了十分鐘就說某個詞,兒子覺得這種游戲很有意思,很喜歡和我玩。最初往往是我贏,對時間預判會準一些,這時候,我就會適當“放水”,讓孩子贏,孩子贏了就更有玩下去的欲望了。
通過不斷訓練孩子感知時間和每件事件的對應時長,他就會對時間越來越敏銳。
2、利用番茄鐘做限時任務
平時有意給孩子設置一些限時任務,比如寫作業前,預估一下數學作業需要多長時間,語文作業需要多少時間。
限時任務需要使用番茄鐘。在時間管理中,番茄鐘是一個非常好的神器,就像一個儀式一樣,只要按下這個時鐘,就需要全身心高效率完成這項任務,從狀態上,要達到了心流狀態,多訓練孩子利用番茄鐘,可以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3、讓孩子掌控自己的節奏
樊登曾經分享過他兒子嘟嘟的小故事,有一天,樊登的岳母到家里做客,晚上時,嘟嘟一直坐在那里看電視,姥姥忍不住問嘟嘟,作業都寫完了嗎?嘟嘟說,沒有。
姥姥當時就急了,大聲說:怎么不馬上去寫作業,這么磨磨蹭蹭的。
嘟嘟不開心了,樊登連忙過去安撫姥姥說,嘟嘟一直是自己把控時間的,嘟嘟也很自豪地問爸爸:爸爸,你說我哪次作業沒有寫好?樊登說:都完成得很好。姥姥不說話了。
孩子會有自己的節奏,就像成人有時候也會偷個懶,喜歡自己去安排時間一樣。
當父母已經讓孩子掌握了時間的概念,也訓練孩子掌握了限時高效的重要性,就可以讓孩子來掌控自己的節奏,而不是父母拼命催,現實是,父母越是使勁催,孩子可能越是產生逆反心理,越催越慢。
4、讓孩子對事情有期待和成就感
很多父母會試圖把孩子的時間全部都安排得滿滿的,一科完成再來一科,做完校內的再做校外的,這會讓孩子感覺到壓力,人往往是這樣,壓力越大越不愿意做事,一張一弛,適當留白才會提高效率。
可以和孩子制定好每天的計劃,告訴孩子只要自己把握好時間,完成這些既定任務,就可以有自己的自由時間,孩子因為有了期待,會主動認真迅速地完成既定任務。
在他獲得了自由時間后,也會非常有成就感,這時父母要及時鼓勵夸獎孩子,我經常對孩子說的一句話是:越自律越自由!
5、父母以身作則,有馬上就做和提前完成的好習慣
成人做某件事時,有一個72小時原則,也就是時候,如果你想做某件事情,72小時內沒有開始,那之后再去做的幾率也會小很多。
耐克的slogan是:just do it!風靡世界的一句話,因為成人的世界里,也是充滿了懶散和拖延,可以把這句just do it作為座右銘貼在家里醒目的地方,父母在平日里做事時也要“馬上就做”,給孩子做出榜樣來。
除了馬上就做,還要有提前完成的習慣,比如可以和孩子分享自己工作中,本來定的是30日是最后期限,自己會把時間定為28日完成,這樣就會很充裕,多和孩子分享提前完成的好處,孩子自然會受影響。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