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家長在孩子放學回家寫作業的過程中,不難發現會有一些到家之后一會兒喝水,一會兒上廁所的,行為上非常的懶散拖拉。而這種行為是很好的習慣,會讓孩子以后做事情越來越喜歡拖延,做任何事情都會影響效率。那么對于孩子拖拉怎么辦才好呢?
孩子拖拉怎么辦
1、把孩子的責任還給他們
有一句俗話說懶媽養出勤快孩,其實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是:“孩子這些事情你都不用做,好好認真學習就行了。”更甚者將孩子的書包或作業都擺好,等孩子來寫作業。
孩子在這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環境下成長,當然會讓孩子形成依賴家長的習慣,性格上也會變得拖拖拉拉。所以,家長要把孩子的責任還給他們,讓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制定標準
家長可以對孩子的一些日常生活制定標準,比如生活作息表。和孩子一起制定每項活動完成的時間,比如幾點起床、幾點午睡、晚上幾點洗漱等等,用規定好的時間,來限制孩子的拖延情況,從而也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樹立時間觀念
給孩子樹立強烈的時間觀念是必不可少的事情,對于時間的管理更是一件需要循序漸進的過程。比如家長可以教孩子去列計劃、列清單。讓孩子將時間計劃放在自己的腦袋里,這樣有了計劃他們也就會有一些約束,剛開始實施起來會比較吃力,一定要堅持,慢慢就會越來越好。
4、不要催促責罵
很多時候家長正確的引導,比催促和責罵更有效果,也許在孩子認知里真的不知道大人口中的“5 分鐘”“半小時”“一小時”到底是多長一段時間。我們會經常見到家長火急火燎地沖孩子嚷:“快點,還有 5 分鐘就遲到了!”而孩子還以為 5 分鐘是段挺長的時間,繼續慢慢悠悠地做自己的事情。
像這種情況,家長可以利用計時器或者鬧鐘來幫忙,當我們家長要求孩子5 分鐘洗完臉或10 分鐘寫完生字時,設定上相應的時間,讓孩子在實際生活中得到正確的指引。
5、和孩子一起游戲比賽
平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比賽一起穿衣服,穿鞋子,看誰穿得快。還可以和孩子比寫字,看誰兩分鐘之內能又快又好的寫完一張字帖。慢慢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提高做事情的速度。對于孩子在比賽中的每一次微小的進步都要提出表揚,一點點改掉拖拉的壞習慣。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