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第一,家庭內部有愛的能量的流動。
愛是發自內心能量的流淌,是孩子剛來到世界上父母給予孩子最重要的東西。
父母要能夠給予孩子真正的“愛”,把孩子當成一個人而不是一個工具去愛,真正地“看見”孩子,而不是僅僅接受孩子成績好,而嫌棄孩子成績差,把成績當做是否愛孩子的“唯一條件”。
我們要讓孩子明白,無論他成績如何,他都是我們的孩子,我們都會一如既往地愛他。
第二,父母能夠“立體”地愛孩子。
父母要從以學習成績這個單一的標準愛孩子變成從身體、心理和父母角色三個方面“立體”地去愛孩子。
有時候,要做到去愛一個學習不好,甚至身上有很多毛病的孩子確實不容易;父母對孩子的耐心在他的缺點,甚至闖很多禍的時候被一點一點消磨掉。
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我們看不上孩子,孩子也嫌棄我們。最終,親子關系將變得如此脆弱,變成世界上最熟悉的“陌生人”。
即使是孩子犯再大的錯,即使是孩子有一千個一萬個毛病,那也是我們的孩子,是我們帶他來到了這個世界上。但我們要記住,不是他要來的,是你帶他來的,如果他要選擇,未必會選擇你,你是單向選擇。
所以,我們一定不要關閉了孩子回家的路,讓家真正成為孩子“心靈的港灣”,父母成為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最堅強的后盾。
第三,父母要對孩子進行情感教育。
現在的孩子“覺醒”得更早,但卻承受著巨大的“學業壓力”和競爭壓力。
肩負著父母的殷切希望,難免有時候會產生很多負面情緒,如果這些負面情緒得不到及時的疏導,就容易產生問題。父母要教會孩子學會釋放自己的情緒。
讓孩子明白有各種情緒并不可恥,無論是喜悅、高興,或者悲傷、難過、憤怒等情緒,都很正常,最關鍵的是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做好情緒的主人。
除了發脾氣之外,也教會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感受,比如:使用語言表達,或者通過聽音樂、找人傾訴、運動等多種形式緩解自己的情緒。
培養一個孩子的過程是漫長的,孩子的成長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大的天敵是不能堅持。作為家長一定要有長期作戰的心理準備。教育理論中主張的是教學相長。培養孩子的長期的一個動態的過程,也是家長不斷學習的過程,堅持的過程。只要家長不放棄,你的堅持其實也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你的付出一定會出燦爛的鮮花,結出累累的碩果。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