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情緒時影響人心情的最重要的因素,無論正面還是負面的情緒,都會引發人們行動的動機。如果孩子總是有負面情緒家長一定要及時給予孩子幫助引導,不要讓孩子被負面情緒困擾,這樣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影響很大!
孩子總是有負面情緒怎么辦
1.學會表達情緒
將情緒化表達,變為表達情緒。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你應該先把自己的情緒調整好,然后再面對問題。平靜地與孩子坦誠交流,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和期待,相信孩子也能以坦誠相待。
“只有平靜的內心,才有可能沉淀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父母們只有將內心平靜下來,對孩子的教育才是有效的。
2.用“是什么”、“怎么了”代替“為什么”
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我們往往會接一句:“為什么這樣?”但“為什么”反而讓孩子不知道如何回答。因為“為什么”是需要認真思考后才能回答的問題。
而負責思考的前額葉要到孩子25歲才發育完全。所以不要問為什么,而是問“怎么了”或“是什么”,讓孩子去陳述一件事情,比思考一件事情簡單的多。
3.引導孩子的行為。
情緒不分對錯,但行為分。我們需要告訴孩子情緒之下什么行為可以做,什么行為不可以做。然后給孩子更多主動權,去尋找他的解決方案。
4.教育孩子保持平常心
有目的,有計劃的對孩子施以心理教育。同時大人要以身作則,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大人應重視自己的言行,身教重于言教,在家庭愉快的氛圍中,讓孩子感覺到被愛,關懷和溫暖。陪孩子一起成長,多多學習育兒知識,給孩子足夠多的愛與安全感!
孩子總是有負面情緒是為什么
1.孩子身邊沒有知心朋友
人際交往能力差的孩子,學習上沒有相互鼓勵的同學,生活上少了知心的朋友,體會不到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溫暖,可能成為被同學孤立的對象,也可能為了得到朋友的歡心,不惜一切代價 ,最終被負面情緒包圍,做出后悔終身的選擇。
2.父母不關心孩子內心的想法。
很多父母,打著愛的名義,為孩子規劃人生,卻從來不關心孩子,到底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父母總是喜歡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孩子,甚至把自己未完成的夢想也加給孩子,久而久之,孩子會煩躁、恐懼,甚至變得沒有主見,也不愿意跟家長交流了。
3.父母沒有耐心聽孩子說話。
父母可能真的很忙,沒時間聽孩子慢慢講話,也可能覺得孩子說的并不重要,所以甚至沒聽完就打斷。其實,這會讓孩子的情緒低落,打壓了孩子與父母溝通的積極性。
其實孩子內心很缺乏安全感,經常會通過談話的方式來吸引父母的注意,一旦父母的反應讓他失望,那孩子和父母分享、交流的熱情也會慢慢被澆滅。
負面情緒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所以當孩子總是有負面情緒的時候家長一定要考慮解決方案。只有將孩子的負面情緒解決掉,孩子才有心認真學習、開心生活,快樂玩耍。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