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研究表明,大人們平均每天只和孩子們交談12.5分鐘。其中大概8.5分鐘的時間花在譴責和禁止上面,和孩子友好交談的時間只有4分鐘左右。由此可見,孩子不愿意和家長溝通的重要原因就是家長的溝通方式不對,孩子感受不到溝通的作用。
家長與孩子的溝通方式?
一、尊重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
為什么有些孩子不聽家長管教,不聽家長的話?因為家長也曾不聽孩子的話,不尊重孩子的內(nèi)心想法。
要想贏得孩子的尊重,也要學會尊重孩子,讓孩子做什么一定要讓孩子知道為什么這樣做;要充分信任孩子,并能寬容孩子,允許他犯錯,因為孩子畢竟是孩子,但同樣的錯誤不能犯第二遍,如果一不小心犯了但決不允許犯第三遍,因為事不過三,到那時,他一定覺得沒有尊重你,因為尊重是相互的。
家長只有放下姿態(tài),平等地對待和尊重孩子,才能受到孩子的尊重。也只有平等對待孩子,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
二、學會給孩子積極的反饋。
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家長要積極傾聽孩子的話語,從他們身上抓取關(guān)鍵信息,幫助孩子分析判斷,并給予可行的建議,讓孩子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得到積極的反饋。只有這樣,孩子才愿意繼續(xù)和父母溝通。
三、凡事不要包辦代替。
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簡單地說就是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們不要包辦代替。
因此,我們要學會放手,懂得放手,多給孩子一些機會:要有足夠的耐心,及時鼓勵孩子的一些實踐和嘗試,讓孩子為自己負起責任。
孩子長大的過程也是生活逐漸自理的過程,無論是掌握生活技巧,還是對學習與生活面臨的選擇,都總要獨自去面對一些事情,父母不能因為愛孩子,就舍不得孩子累。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quán)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