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1
初三的孩子因為缺乏外界環境刺激,所以比較容易情緒低落、焦慮、緊張,等心理特征。也正是由于這種初三學生的心理特征,使孩子有可能出現各種不良表現。因此,為了使孩子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家長應該積極的引導幫助孩子,處理這種不良的心理特征。
初三學生的心理特征
1、做事急躁
初三的孩子身心尚未成熟,很多事情做起來比較急躁,這時最好能與孩子一起探討一下解決問題的方法,共同分擔壓力,使孩子盡快適應這種狀態。
同時也可以鼓勵孩子去探索未知世界,通過各種途徑接觸新鮮事物。例如:利用周末假期到戶外進行野外生存體驗;暑假期間前往動物園參觀、游玩,尋找大自然的樂趣。
2、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12-02 閱讀全文>
轉眼間孩子已經步入初三了,在這個階段的孩子往往會在學習、生活中產生一些跟以往不同的心理特征,作為家長和老師,當我們發現孩子出現情緒不穩定的情況時候,我們也應該耐心的給孩子提供支持和幫助,那么初三孩子的心理特征及對策都有哪些呢?
初三孩子的心理特征
1、有自己的見解和想法
進入初三孩子做事情的時候,有自己的見解和想法,作為家長要看到孩子的成長,給孩子一定的自由、決斷的權利,再也不能象過去一樣了,控制著孩子、決定著孩子們的表現、代替孩子做出了話語權與選擇權。
家長們應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尊重初三孩子的言行,父母們應該學會體諒、寬容他們的叛逆的行為,尤此時之子女已步入叛逆期,若父母不尊重子女,則更易造成孩子有叛逆行為,因此滿足孩子自尊心是非常重要的。
2、容易產生焦慮情緒
11-23 閱讀全文>
孩子的思想也是隨著他們的長大日益成熟,尤其是他們成為初中階段的學生后,家長更要注意孩子的心理變化,避免孩子以此會出現較大的問題。而家長的正確教育對孩子的幫助也是很大的,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心理,那么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是什么呢?
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
1、產生成人感
初中階段學生主要表現為生理功能進入早期成人化,自我意識向獨立成熟方面發。他們在對人、對事的態度、情緒情感的表達方式以及行為的內容和方向等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同時也渴望社會、學校和家長能給予他們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但是還沒有那種深刻而穩定的情緒體驗,缺乏承受壓力、克服困難的意志力;缺乏社會經驗。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現出種種心理沖突和矛盾,具有明顯的不平衡性。
2、情感豐富,易沖動
11-22 閱讀全文>
學習是高中生的主要任務,對于高中生即將面臨著人生的最重要大考---高考,難免會出現學習上的心理負擔。高中生最易出現的心理問題有哪些?
高二學生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
一是考試焦慮問題為了能考上理想的學府,實現自己和父母的愿望,高中生的精神壓力依然較大,更加劇了高中生的心理負擔。考試前夕睡不著、頭痛、考場之上過分緊張不能正常發揮等都是不良的心理障礙問題的表現。即通常所說的考試焦慮問題。
二是厭學心理問題。厭學問題由來已久,在高中階段尤為突出。很多高中生因自己成績不好,感覺自己的前途渺茫,加之受到父母、老師和優秀高中生的不同眼光的看待,長此以往,學習后勁不足,久而久之,使得高中高中生的興趣喪失,出現了厭學的心理問題。
三是高中生的自卑問題。高中生感覺自己在學校、老師和家長面前都處于劣勢,是學校以成績而劃分出來的“三等公民”,被學校判了“死刑”,不可能有大的出息,因此,長時期內會在心理上產生自卑的心理
四是逆反的心理。自己認為成績較差,心理難免有種矮人一等的自卑感,如果在遇到父母的教訓和批評,難免會出現從心理上覺得更加委屈,就連自己的父母也用有色眼鏡看待自己,為了表達心中的不滿,他們往往通過和父母起爭執、不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自己獨斷專行等方式來宣泄心中的憤怒,長期的慣性,難免會加劇高中生的逆反心理。
12-31 閱讀全文>
從小缺少父母愛的孩子,長大后心態和思維,性格各方面就會變得更加的自卑一些,而且內心缺乏安全感,需要對方能夠給自己更多的溫暖。
沒有父母的孩子長大后的心理特征
首先小孩與有父母的孩子比,更多的表現為缺乏安全感。
小孩子沒有父母陪伴長大,在他的成長過程中,他可能會感到更孤獨,在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沒有父母能給他保駕護航,讓他感不到自己受保護的,會感到缺乏安全感,同時會感到生活著缺少愛。
父母對于孩子的愛是無私的,沒有了這種無私愛的陪伴,孩子會對感情比較冷漠。
小孩子從小最信賴最可依賴的就是自己的父母。父母是孩子的最親近的人。如果沒有父母的陪伴或者失去父母。就像是沒有一刻的孤零零的一顆小草。會感覺到沒有人保護他,沒有人愛護他,從而就會失去安全感,一直會影響到他的成年。
09-03 閱讀全文>
初三是孩子初中階段非常關鍵的一年,在這一年當中,孩子要集中精力投入到學習當中去,但是如果孩子這個時候出現逃避學習,不按時完成作業的情況,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這都是孩子心理厭學的一種表現。
初三學生厭學心理疏導基本方法
1、建立信任關系
首先,建立信任關系是非常重要的。學生需要感受到家長和老師的關心和支持,這樣才能夠打開心扉,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家長和老師可以通過與學生交流,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優點和缺點,以及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這樣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從而建立起信任關系。
2、激發學習興趣
其次,激發學習興趣也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可能會因為學習內容枯燥無味而感到厭煩,因此家長和老師需要尋找一些有趣的學習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可以通過游戲、音樂、電影等方式來學習,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
04-26 閱讀全文>
很多小學生都不愿意把自己的小秘密告知給家長,因為并不信賴大人,在生活中遇到了難題時,也只想自己面對。這也導致孩子有了厭學心理后,家長并不知道怎么產生的,只能安撫好他的情緒,讓他對父母放下戒備。
厭學小學生的心理如何疏導
1、多給予孩子一些鼓勵和認可。有的孩子可能學習很努力,總想考個好成績,每次考前都會比較焦慮,可能會睡不著覺。家長不要說你考不好也沒關系這樣的話,孩子會更加焦慮,覺得家長可能放棄自己了。或者是家長對自己本來就沒有信心,于是他會更緊張,要給予孩子一定的信心,讓他減少面對考試的焦慮情緒。
2、疏導孩子的不良情緒。厭學小學生可能倍受痛苦的煎熬,家長自己先要擺正心態,以平和、樂觀、積極的心態來幫助孩子度過難關,相信自己的改變能帶動孩子的改變。
3、引導孩子主動體會學習的快樂,這才有可能養成愛學習的好習慣。可以這樣問:“感覺怎么樣,背完這首詩是不是很快樂。”這樣主動引導孩子,讓孩子主動地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學會了一首詩,讓他體會到那種成就感,價值感。
4、把日常生活與學習結合起來。讓孩子制定家庭旅行計劃也許會使孩子愛上地理,領孩子去參觀博物館,全家人至少每天有一段在一起學習的時間,留意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平時散步、購物、訪友時拐進書店,瀏覽群書都是很好的途徑。
04-25 閱讀全文>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