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厭學只想玩手機,這是很多家長都會遇到的問題。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是,孩子玩手機并不是根本問題,而是一種表現。我們需要找到孩子厭學的原因,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孩子不想上學玩手機怎么辦
1、鼓勵孩子,每個人都聽表揚,包括孩子。鼓勵孩子學習并表揚他們,不要太在意排名和分數。如果有一點進展,也值得稱贊。如果你考得不好,不要責備和批評,安慰孩子,然后和孩子一起識別和糾正錯誤。
2、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許多孩子沉迷于手機而不想上學的原因實際上是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導致沉迷于互聯網。在小說中,因為在互聯網上,他們可以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感覺自己被重視,所以他們不愿意回到現實世界。父母陪伴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方法!
3、我們經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人。父母的每一個舉動都會被孩子看到、模仿和學習。因此,我們父母必須成為好的榜樣。下班一回家就不要玩電腦,不要亂扔垃圾,不要用暴力解決家庭矛盾,和諧溝通,做好榜樣力量,這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4、減少手機對孩子的刺激是孩子玩手機的根本原因,很多家長都沒有認真考慮過。大多數人仍然停留在表面上,所以解決孩子玩手機問題是沒有效果的。事實上,孩子玩手機并不是因為無聊,而是因為手機上的內容,比如游戲、聊天、小說等。
孩子為什么不想上學
1、學習中無法獲得成就感
有些孩子之前非常努力,但效果并不理想。他們在學校沒有得到老師的肯定,在家里的努力也沒有被家長看見,就會產生“無論我怎么努力還是不能取得好成績”“我就是個永遠學不好的笨學生”“學習是我永遠無法攻克的堡壘,學了還不如不學,學也是浪費時間和精力等念頭”等負面情緒。
2、無法達到父母的期望值
這一部分孩子曾經學習成績不錯,或者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績有所提升,但由于父母期望值不斷提升,(比如孩子成績提高了10分,還告訴他“家油,你可以再提高20分的”,孩子原本班級排名第二,家長告訴他,努力吧,那個第一才是你的位置。)結果不管孩子如何努力,帶來的卻總是挫敗感。
父母的標準隨著自己的努力在不斷提高,他們覺得自己永遠無法達到,會因此開始懷疑父母對自己的愛是有條件的,進而產生厭學情緒。
3、父母的高焦慮讓孩子痛苦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別人家的孩子……”父母們的高焦慮和高期待轉化成對孩子們的高壓、高控,生怕自己晚行動,孩子就要落后,于是給孩子報各種班。而這種彌漫性的焦慮也在很大程度上傳遞給了孩子,讓孩子把學習和痛苦聯系在一起,日積月累,就會以厭學、拒學作為回應。
4、父母關系緊張,孩子無法專注學習
家應該是一個人最放松的地方,孩子可以在家庭當中獲得父母積極穩定的情感和精神支持,可有些家庭,父母之間關系常年緊張,經常爆發沖突或者長時間冷戰。
因為家庭氛圍壓抑冷漠、父母之間經常劍拔弩張,孩子根本不敢真實地表達情緒和感受,孩子帶著超出年齡可承受的巨大負面情緒,同時也會因為擔心父母會分開而憂心忡忡,沒有多余的力量去面對學習中的困難和挑戰。
更嚴重的情況是,有些孩子會用極端的方式,比如厭學、抑郁、離家出走等方式,把父母的關注點吸引到自己身上,試圖用犧牲自己的方式,融洽父母的關系。
如何引導孩子放下手機
作為家長或者照顧者,首先要以身作則。如果你自己經常使用手機,那么孩子很可能會模仿你的行為。盡量減少你自己使用手機的時間,并展示給孩子看你如何更多地參與其他活動。
制定一個明確的屏幕時間規定。可以與孩子一起商討和制定這些規定,以增加他們對規定的認同感。確保規定明確、合理,并與孩子一起設定具體的時間段和屏幕使用目的,比如學習、娛樂或社交。
建立一系列家庭規則,鼓勵孩子多參與戶外活動、閱讀書籍、進行創造性的玩耍等。確保這些規則在家庭成員中得到一致的執行和支持。
為孩子提供有趣和具有吸引力的替代活動,以吸引他們遠離手機。這可以包括戶外運動、繪畫、手工藝、音樂、棋盤游戲或參與家庭活動等。通過提供多樣化的選擇,讓他們發展出對其他活動的興趣。
設定一些規定,限制在某些場景下使用手機,例如在用餐時、晚上臨近睡覺時或在學習時間段內。這有助于培養孩子將手機放在適當的時機使用的習慣。
設立一個獎勵制度,以鼓勵孩子減少手機使用時間。例如,他們可以獲得獎勵或特權,比如額外的玩耍時間、一起做喜歡的活動等,當他們能夠遵守屏幕時間規定時。
鼓勵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例如參加體育活動、音樂課程、舞蹈班或其他社交團體。這樣他們可以在與其他人互動和追求自己的激情中減少對手機的依賴。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