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讀高中了不想上學,一定有什么問題吧找出癥結,給他講明道理,將來不上學比如,不如上大學孩子有前途,多受苦干體力話之類的話。讓孩子有一個積極改觀的心。
孩子高中讀不下去了怎么辦
一、找原因
高中的孩子心智已經和成人無異,可能稍欠缺的是閱歷。這個階段不想上學,原因可能有很多。所謂治病治根,如果找不到原因,問題就沒法解決。
我沒能接觸孩子本人,無法做出判斷,不過可以根據經驗,羅列幾種常見的可能:
1、學不會
回憶我的高中時期,有一段時間我常感慨:數學老師就像個變魔術的,一道題寫在黑板上一大片,只見老師手舞足蹈、興致勃勃,這里代換一下,那里變形一下,硬生生把原式算成“1”,也有時算成“0”。還有英語、物理、化學甚至地理、政治……
你知道聽不懂老師講的是什么,還要硬坐在下面聽,是什么感受嗎?想知道的話你可以去旁聽一節課試試!再替孩子想想,他(她)得聽到畢業,要命啊!
孩子可能也努力嘗試改變,甚至熬夜拼時間、補課提基礎,付出了很多很多,苦于無法突圍!他(她)此時選擇輟學,就像一個戰敗的將軍選擇放棄,總不能把剩下的將士拼完了不是?
如果孩子是這種情況,你要理解、愛護他(她)。因為跟其他同齡人比,他(她)提前敗下陣來。
2、為情所困
高中階段,如果孩子心思細膩,那他(她)看見落葉就不是落葉,是詩!在這個問題上,不管男生女生都是一樣,而且隱蔽性非常強!看上去一米八的“漢子”,陽光活潑、英武俊朗,心里照樣可能深藏著一根不能“撩撥”心弦。一弦聲起、暗潮涌動、奔突回環、大廈將傾!
3、外部誘惑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條河,小的時候,站在上游,想象著那一頭的大海;老的時候,站在遠方,回味著源頭里的故鄉。
“十八歲出門遠行”不僅僅是一篇小說的名字,它更是每一個少年心里的渴望。他(她)夢想“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夢想“一襲白衣、仗劍天涯”……
萬一有倆仨發小輟學在外,電話、微信、QQ,有太多的渠道,給孩子吹來光怪陸離、神奇夢幻的遠方圖畫。我們作為過來人,不用想都知道“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可是,回憶想想,當我們十幾歲時,我們相信這句話嗎?
4、人際危機
孩子一天天長大,你發現他(她)早已過了放學回來圍著你嘰喳不停的年齡。他(她)和誰交往?喜歡什么?向往什么?鄙夷什么?發生了什么快樂或者不快?……一概不知。
其他的小事情倒還好說,萬一是人際關系上的危機,孩子認為危機無解,同時又不愿向家長求助(透露),此時孩子就會想到逃避。
我們常常在媒體上看到校園欺凌,高中生可能還會有校外欺凌,這些看似遙遠的事情,都是真實存在的,誰知道這一刻發生在哪里?發生在哪個孩子頭上?
再就是和自己老師關系緊張,此種情況往往是誤會:老師看到孩子身上的問題,肯定會管。這種情況下,老師不可能把孩子夸成一朵花。一來二去,孩子可能會覺得是跟自己過不去。就那么大個教室,一天要處十好幾個小時,不知要見多少次面,誤會慢慢變成積怨,最后變成死結。
5、其他
除此以外,也許還有其他千萬種理由??偨Y起來就是“這里不好,我要離開”,“那里很好,我要前往”,“這里的人不好,我要離開”“那里的人好,我要前往”。
當然也有可能是心理叛逆或精神疾病的潛伏期,也有可能好幾個原因同時具備。不管怎樣,得先找到原因,這是問題的根兒。
二、想辦法
自己想不出,要記得求助,最合適的求助對象是老師,孩子的班主任。和老師一起查找原因,制定挽救辦法。
1、關于“學不會”
這是最難解決的,因為學不會往往不是一兩天形成的,大多是學科基礎薄弱、知識漏洞太多,最后積重難返、無從學起。這個只能補課,別無他法,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孩子在學校有那么多優勢的資源都不能學好,想通過補課提高,可能就剩下造化了。
2、關于“為情所困”
春天來了,小草要發芽,誰也擋不?。?/p>
也有男女同學相處,相互激勵,最后終得善果的,不過這好像都是“別人的故事”??梢宰鲂﹪L試,像心理輔導、偶像勸誡等等,幫助孩子打開心結。條件允許的話,也可找到“系鈴人”,嘗試“解鈴”。
3、關于“外部誘惑”
帶他(她)去看看,或者讓他(她)去看看:生活少有“詩意的遠方”,多半是“一地雞毛的茍且”。遠方之所以“詩意”,因為它在心里。只有“腳踏實地”,才能“仰望星空”。
我兒子八個月大會爬,家人怕他碰到暖水瓶,要把暖水瓶放到高處。我沒有,而是帶兒子打開瓶塞,面對“好玩”的水汽,“慫恿”他摸一摸,感覺到燙意的他,立即收手。我知道不用再擔心他因為好奇而去碰暖水瓶了。
4、關于“人際危機”
求助老師,多方探訪,確認原因后,幫助孩子處理問題。這個年齡段,沒有什么問題是不能坐下來攤開了講的。要是問題嚴重,自有相關法律法規、校紀校規來解決問題。
人生總會遇到難處,壞人不會因為你不喜歡就遠離你,教會孩子樂觀向上、勇于面對。這樣的坎兒如果今天過不了,那以后漫長人生路還怎么走?
5、關于“其他”
其他方面的原因,一旦找到,是什么問題就用合適的、專業的辦法解決。
總之,多和老師(班主任)溝通,孩子的真實情況,可能我們還沒有老師了解的詳細。
三、創契機
高中生了,講道理不一定輸給我們,更何況在我們面前,他(她)還可以不講道理。
在前面這些工作做到位的情況下,也就是真正確定了“不想上學”的原因(孩子為應付我們,自己說出的不算),就要制定解決方案并落實方案了。
這里說的“創契機”,指的是疏通孩子。通常情況下,孩子說出“不想上學”是需要很大勇氣的,極有可能他(她)也是經歷了多少內心矛盾、自我斗爭、痛苦掙扎之后才做此決定。
這個時候,家長想讓其一百八十度逆轉,順著家長的意思去這樣做、那樣做,只為了回到一個自己千百個不愿意待的地方,那是要有多難??!
所以我說到“創契機”,找到能有辦法解決問題的人,創設能觸動孩子心靈的情境,安排一系列能讓孩子自我反省的事件……同時還要考慮不能給孩子太大的壓迫感。
因勢利導,不可強求!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圖求滿意的結果!
高中孩子有哪些特點
一、心理特點
1、注意具有一定的穩定性,記憶以有意記憶為主,能注意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初步完成從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為主的過渡。思維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但往往會以點蓋面,比較偏激。
2、情緒體驗較初中階段強烈,情緒內容廣泛,充滿了青春的熱情,對未來生活有美好的憧憬,但容易出現情緒波動,有時會出現盲目的狂熱和急躁,以及不記后果的沖動。
3、自我意識增強,希望別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自我評價也比初中充實和客觀,但有時會自尊心過強,自我中心突出,一遇挫折就會轉化為自卑。
4、交友熱情高,重視同伴之間的友誼,渴望生活在一個溫暖與和諧的集體中,迫切需要參加不同類型的集體活動,但少數同學適應新環境的能力不強。
二、心態分析
1、面對新環境、新老師和新同學,會產生陌生感和不適應。
2、高一的學生大多是原初中的學習尖子和主要班干部。在這種強手如林的情況下,多數同學因地位的變化會產生挫折感。
3、憧憬美好的未來,但對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估計不足。
4、留戀初中的學習生活,對高中的學習和生活不適應。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