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危害到不敢說,影響是一定有的。比如,在我們的中學時代,那時沒有手機,閑暇時我們看看書,打打球。現在就不一樣了,學習之外都在看手機,少了思考,少了運動。
初中生玩手機的危害有哪些
厭學情緒:過度沉迷手機,特別是虛擬世界,會使青少年對現實世界產生反感,逐漸產生厭學情緒,不愿意上學,也不愿意做功課。
孤獨感和自卑感:如果青少年過度關注手機上的內容,會忽略與家人、同學之間的交流,導致孤獨感和自卑感。接觸到遠離自己的事物,也會更容易產生自卑感。
睡眠不足:晚上不睡覺,抱著手機玩到凌晨一兩點,這種不規律的作息會導致睡眠不足,影響第二天的精神狀態和學習能力。
焦慮和抑郁:長時間玩手機會使青少年的情緒問題更加突出,例如焦慮和抑郁。特別是當他們被別人打斷玩游戲或被阻止使用手機時,他們可能會感到焦慮不安、心情沮喪,甚至跟父母發生沖突。手機成癮的青少年患抑郁的風險要比一般孩子高。
沖動和缺乏控制力:手機成癮的青少年更容易產生沖動情緒和行為,控制力也會降低。這不利于他們在學習、生活中對自己的規則意識的約束。
如何教育孩子正確使用手機
手機上有很多很方便的資源
首先不可否認的是,手機是個很好的工具,不受時間、空間、領域的限制,手機能找到的知識面也囊括大千世界,目前的智能手機也幾乎可以當成是一個小電腦來用,所以,肯定能找到適合孩子的年齡階段以及興趣愛好的知識點和孩子一起分享。
手機上的資源需要限制使用
但是在手機的使用上,更多的家長是抱有擔憂態度的,擔心孩子手機成癮,擔心孩子接觸到他們年齡階段不該接觸的內容,擔心孩子在手機網絡社交上結交一些不良的朋友……家長們的擔心是有道理的,所以在將手機這個資源交給孩子之前,需要在前期好好培養孩子使用手機的習慣,設定好規則,獎懲制度需要制定好并嚴格執行。
榜樣行為要做好
孩子終究還是模仿,家長用手機來進行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而不是沉迷手機的消耗品,那么孩子的行為自然會好管控一些。同時,在教育中要讓孩子明白,這個世界還有很多比手機有意思的事情,而且手機得到的知識,很多是可以通過實踐或者其他更直觀的方法獲得,可以和孩子一起參與,孩子很容易沉迷探索無可自拔的。
家長需要調整的心態是,手機自始至終都只是工具,不是電子保姆,更不是全能伙伴。
家長如何陪伴初中的孩子
一、家長要做好心理準備,要有足夠的耐心
初中的孩子無論是身體孩子是心理都有一定的變化,叛逆讓他們不愿意總是聽從家長的意見,他們有了自己對事物的見解,認為不需要家長再旁嘮嘮叨叨的。面對孩子的不聽話,家長需要有耐心,不要用暴躁的脾氣對待孩子。
家長要試著讓孩子獨立去完成學習目標,適當監督,給孩子提供一定的意見,并能征求孩子的意見,尊重孩子,理解孩子,鼓勵孩子,適當陪同,適當放手,讓孩子慢慢去成長。
二、陪孩子一起面對困難
初中階段,當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的時候,父母不要一味地責怪,指責不能讓孩子變好,只會讓孩子更加叛逆。這時候最好是幫助孩子分析他所遇到的困難,并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
首先要讓孩子重視復習和預習,教孩子整理錯題集。其次要注意基礎,不論什么考試,80%考的都是基礎,所以如果基礎掌握了,分數肯定也低不了。
三、對孩子做好引導
家長對孩子的引導也是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家可以引導孩子探索自我、引導孩子思考自己的未來、引導孩子思考自己的未來職業。
四、無條件接納孩子、愛孩子
很多時候孩子不是故意和家長對著干,而是由于成長期的家庭教育或生理原因還有環境中的影響,所以家長們了解了這些成因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納和理解孩子,不要再埋怨孩子,還要知道,叛逆期只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短暫的一個時期,它很快就會過去,所以家長們能無條件的接納和愛孩子,幫助孩子們把這個時期盡快度過去,未來你的孩子才會更愛你,更尊敬你。
五、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
現在的孩子生活無憂,從小在長輩庇護下長大,生活中很少經歷挫折,以致遇到困難時往往不知所措,心里顯得比較脆弱。這對孩子的學習、成長及其不利。所以,父母要著重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
1、教會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洗衣、買菜、做飯,讓孩子學會自我照料,培養其獨立性,減少對父母的依賴。當父母有事不能顧及他時,他可以自己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不至于束手無措。
2、給孩子看一些勵志的書和電影,如《阿甘正傳》、《卡特教練》等,讓孩子從中領悟到:人只有經歷磨難和挫折,才能內心強大,才能具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
3、在孩子遇到挫折時,教會孩子保持一顆樂觀的心,告訴孩子無論遇到多么不好的事,都要先對自己說聲“太好了”,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困難,以幫助自己順利地走出困境。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