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一定要訓練孩子的注意力了,要在平時注意觀察孩子對于什么事情感興趣,然后慢慢的引導孩子專注于一些事情,然后逐步的擴大孩子其他方面的專注力,這樣就可以不斷的改變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拉的毛病。
孩子拖拖拉拉注意力不集中怎么辦
1、培養孩子的意志品質。這樣的品質各位家長可以從孩子的愛好方面入手,比如孩子喜歡堆積木,我們可以適當增加難度,以獎勵的方式鼓勵孩子完成,若孩子出現不想繼續做下去的情況每天減少堆積木的次數,孩子會認為堆不好下次就不能在玩積木了,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堅持做完。
2、減少外界無關的刺激。當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盡量不要讓孩子受到其他事情的干擾,讓孩子一心一意的完成事情。
3、培養孩子良好的時間觀念。爸爸媽媽應該教育孩子有效利用時間,讓孩子學會對時間的統籌安排,并學會利用好零碎時間和發揮時間的綜合效應,同時爸爸媽媽還應該注意讓孩子養成今日事今日完成,珍惜時間,節約時間的好習慣。
4、爸爸媽媽要做孩子的表率。爸爸媽媽要為孩子提供良好的榜樣,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給孩子樹立一個可供他們學習的范例,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養成生活自理的習慣。
孩子拖拖拉拉的習慣是怎么養成的
首先,父母有無時間觀念,是否守時守約。
父母的任何行為都會成為孩子模仿的樣板,家長平時做事慢吞吞,包括口頭習慣說“等一會兒”卻又一再拖延,這些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令孩子變得跟父母一樣沒有時間觀念。
第二,父母愛心泛濫的幫辦。
有些父母總是對孩子本可以并且應該獨立完成的事情進行包辦,比如:早上因為“趕時間”幫孩子穿衣服;晚上心疼孩子熬夜,替孩子寫作業等等。父母長期的代辦和溺愛導致孩子產生依賴感,自然就形成了做事拖沓的習慣。
第三,父母給孩子的專注力“搗亂”。
比如,孩子正在寫作業,爸爸在一旁毫無顧忌的看電視,媽媽一會兒送牛奶,一會兒送蘋果,這些行為無疑都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導致孩子不能全身心投入從而延長了寫作業的時間。
第四,上有父母“高壓”政策,下有拖延“反抗”對策。
孩子提前完成作業了,家長卻不會放過他,馬上給孩子留了附加作業。為擺脫壓力,孩子以后再也不按時完成作業了,故意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絕不罷休。久而久之,就被父母“逼”出了拖延癥。
所以說,不要認為孩子有拖延癥就是孩子的問題,家庭生活中父母是孩子一切行為習慣的引導者,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其實就是父母日常行為中負面影響的具體表現。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解決呢?
1、營造干凈環境。要營造一個集中注意力的環境,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家中物品的擺放不雜亂,要把寫字臺上與學習無關的東西都收起來。
2、合理安排時間。對于小孩子來說,他們的專注力一般不超過15分鐘,一旦超過這個時間孩子就會走神的現象發生。所以,孩子寫作業累了的話要及時讓他休息。
3、選擇不要太多。太多的書籍和玩具只會讓孩子注意力渙散。每次給孩子玩具也不要超過兩到三個,玩完這些放回原處再拿別的玩具。
4、生活養成規律。在平日里對于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爸爸媽媽們一定要幫助建立規律的生活。
5、限制電視游戲。如果孩子習慣了充滿聲光影的刺激,就不容易靜下心來看書、思考和學習,尤其是對電視和電子游戲上癮的孩子,即使家長強迫孩子讀書、
6、要制定合理的計劃。不要好高騖遠,沒有孩子天生就十全十美,是需要家長不斷培養不斷付出的,先從身邊小事做起,先從簡單易行的事情做起,逐漸加大力度和難度,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做事專注認真。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