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當孩子離家出走時,家長不要驚慌失措,應該冷靜地采取措施尋找孩子。利用社交媒體、聯系親朋好友、走訪附近區域等方法都可以有效地幫助家長找到離家出走的孩子。
孩子離家出走如何能快速找到
1、向家人、朋友、鄰居詢問是否看到過該人,了解離家出走的原因和可能的去向;
2、在社交媒體上發布尋人啟事,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和幫助;
3、到當地的社區、公園、車站等公共場所尋找。
孩子離家出走家長如何教育
1、不要責罵孩子。
孩子離家出走回來之后,我們不應該第一時間責罵孩子,而是應該正確的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擔憂,以及歡迎孩子回家。
2、改變教育方式。
很多家長朋友已經習慣了給孩子施加壓力,甚至有些家長會通過打罵等方式,強制性的逼迫孩子怎么做。而這些,也是導致很多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所以當孩子離家出走的時候,我們應該學會反思自己,是不是因為自己的教育出現了問題,才導致孩子的離家。并且我們應該學會尊重孩子,多給予孩子一些肯定和鼓勵。
3、要和孩子溝通。
我們應該靜下心來,認真的、好好的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離家出走的原因,并給予孩子一定的尊重。要知道,孩子畢竟是獨立的個體,我們應該學會給予孩子一定的尊重,讓孩子和我們成為朋友,從而打消孩子離家出走的念頭。
4、告知離家出走的危害性。
在孩子被找回來之后,我們還應該讓孩子了解離家出走的危害性是什么。并通過真實的事件和案例,讓孩子學會正確的處理情緒。
孩子離家出走的三個原因
孩子離家出走,這可不是小事,嚴重性僅次于自殘、跳樓之類的極端事件,家長如果不把問題找出來,并且解決掉,誰也無法預料未來會發生什么。
根據網友的案例,不難看出,孩子之所以離家出走,歸納下來無非三個原因:
父母過于強勢
父母強勢這件事情,其實牽扯到另外一個問題“父母是不是絕對正確”?很多家長一邊強勢,一邊強調自己懂得比孩子多,在他們看來,自己的強勢并非強人所難,而是為了孩子好。
畢竟小孩子社會閱歷較少,分不清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因此,為了避免他們吃虧,強行制止錯誤行為是非常有必要的。
然而,事情發展到最后,錯與對已經不再重要,孩子那時候關注的是平等,他們無法從父母身上得到基本的尊嚴,因此往往會產生非常強烈的叛逆情緒。
反抗與壓迫,對錯與家庭地位,多種矛盾結合在一起,這才造成某些孩子選擇以離家出走的形式來反抗。
不論家長出于何種目的,在這奉勸一句,不要過分強勢,教育的方式有那么多,何必選擇這種最不友好的形式呢?
期望過高
同事家孩子,才小學2年級,已經報考了5個輔導班,同事說自己吃過學歷不高的虧,事情不能在孩子身上重演。文化成績必須從小抓起,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那個孩子我見過幾次,300度近視,話不多,整個人呆呆的,氣質上特別像那種書呆子。
也許是家長的通病,人們總是認為學習是最輕松的事情,不需要應酬,不需要討好別人,也不存在壓榨,只要肯努力,就能有所回報。渾然忘記了,自己當初也是學生,學習真有那么簡單嗎?
過高的期望,給孩子帶來的是無比巨大的心理壓力,現實中,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住如此重壓的。
孩子畢竟只是孩子,他們不論是生理還是心理,發育上都存在缺陷,當某種壓力超過合理標準時,他們很容易做出一些極端事件來。
大家是否還記得前幾年“上海跳橋”事件,媽媽只不過是說了孩子幾句,他就從橋上一躍而下,當場身亡。
永遠不要用成年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二者不是一個等級,也不存在共通性。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個社會的包容性極高,文化成績不好未來就一定沒出息嗎?顯然并不是這樣,任何閃光點都能有所作為,哪怕是掃馬路!
缺乏溝通
我父母就是這樣的人,他們認為孩子與父母之間,天然存在階級差,因此不需要溝通,也沒有溝通的必要。
我們一直強調親情的重要性,那么親情又是如何形成,如何加深的呢?這些都離不開語言上的交流。
事實上,聰明的家長都喜歡與孩子談心,一方面是為了鞏固親子關系,彌補一些情感裂痕,另一方面也能第一時間知曉孩子需要什么,面臨什么苦惱,減輕教育壓力。
需要注意的是,溝通行為一定要從小養成,孩子年齡越大,自尊心就越強,兒時如果沒有養成溝通的習慣,未來肯定不會向父母敞開心扉。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