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現在孩子不好教育,動不動就離家出走,如果孩子出走了,不要急躁,要保持冷靜,通過各種方式把孩子找回來。對孩子表示關愛,讓他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最后講明離家出走的危害和危險,孩子一般能聽明白的。
孩子賭氣離家出走了怎么辦
1、詢問孩子的朋友。不管是不是學生,一般的孩子都會有一、二個好朋友,家長也是應該知道的。找到孩子的好朋友,詢問孩子的去向。如果他們也不知道,就讓他發揮力量,擴大知青范圍,家長一些不知道的途徑就會出來,查找范圍就擴大了。
2、掌握孩子的社交工具。通過老師、同學、朋友了解到孩子手機號碼、網絡賬號等社交工具,一一登記清楚。在經常上網的網吧、游戲室查找,也許就有答案。
3、查詢孩子通話記錄。到電信運營商查詢孩子手機通訊情況,這樣可以發現孩子和誰在一起,如果沒有通話,看看有沒有上網流量的記錄,有流量記錄的話,孩子平安的可能性比較大,家長也可以暫時放心了。在這個時候,或許電信運營商不給你查詢,那么最好帶上戶口本,與他們據理力爭說明利害,畢竟你是孩子的監護人,有權利查詢的。
4、查詢孩子的上網軌跡。很多家長也許不懂,但通過詢問孩子的同學、朋友,就可以可知道孩子平時網上或者游戲、平臺的賬號和昵稱。讓和孩子有聯系的人,告訴家長有沒有網上動態。
孩子威脅說要離家出走時,家長絕對不可以做這三件事
1、漠視孩子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肯定就是嘴上說說而已,不敢真的付出實際行動。于是當孩子說自己要離家出時家長會表現的漠不關心,覺得沒人搭理他,這件事自然就過去了。但是孩子會覺得父母不關心自己,或者不愛他的。這樣的態度會導致孩子漸漸疏遠父母,沒有安全感變得非常不自信。
2、打罵孩子
一些控制欲比較強的家長會采用無理解決的方式對待孩子,讓孩子屈服于家長的拳頭之下,覺得孩子以后就不敢再提這件事了。這種打壓式的教育看似能讓孩子暫時不敢離家出走,可是孩子心里會留有對父母的恐懼和怨恨。那些內向的孩子長大會變得敏感、膽怯,有可能一輩子都活在自卑中。而那些比較自我獨立的孩子,長大后會選擇遠離父母的身邊。
3、妥協退讓
家長一聽孩子要離家出走,立馬轉換態度,遷就孩子的過錯,甚至通過討好的方式讓孩子放棄離家出走的想法,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但是這樣的妥協退讓會讓孩子覺得這是可以提要求的籌碼,只要家長一不順著孩子的意思,就會提出來借此要挾家長,很容易把孩子慣壞。
孩子離家出走,家長要讓孩子樹立以下幾種意識
1、規則意識。
人與人之間相處,總會遇到問題和矛盾。父母愛孩子,所以會一再讓步以滿足孩子的要求。但社會是有規則的,當孩子試圖以此讓大人妥協時,父母要樹立底線,告訴孩子,遇到問題要理性處理,發脾氣、威脅是無效的,一走了之更不能解決問題,不能以自我為中心,要在規則內尋求解決方法。
2、家庭意識。
家庭是一個整體,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息息相關、榮辱與共,家人要相互關心和理解。我們要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沒有理解你的感受,要向你道歉。
但是,你感到委屈就離家出走,讓家人為你擔心,這是不負責任的表現。無論何時,家都是你永遠的港灣和依靠。既是一家人,就要對彼此負責,彼此有所交待。
3、安全意識。
一直以來,孩子遭受意外傷害的事故屢見不鮮。在信息社會的今天,孩子更是面臨更多危險。借此機會,在孩子出走前,讓孩子觀看一些離家出走、發生意外的紀錄片,給孩子亮起安全意識的紅燈,學習一些安全常識。
4、獨立意識。
孩子宣告離家出走,也是對父母的警醒,是孩子在告訴父母,自己有了獨立意識。離家出走,既能讓孩子體驗獨立和生存的艱難,培養孩子的挫折商,也讓父母提前做好孩子終會離開的心理準備。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