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每個人都有虛榮心,不止大人孩子同樣也有,但是面對充滿誘惑的社會,虛榮心爆滿的孩子很容易迷失自己。作為父母疼愛孩子很正常,但要正確的教育孩子,避免孩子攀比。
面對孩子的虛榮我們需要及時引導并給予幫助,那孩子虛榮心太強怎么引導呢?下面這些技巧會幫助到各位家長。
孩子虛榮心太強怎么引導
1、父母多給孩子講道理
父母發現孩子產生了攀比的跡象,就要重視起來。平時可以找機會給孩子講講道理,好讓他明白,每個人的身份和地位,都是要靠自己的努力獲得的。與別人攀比,并不能提高自己的身份,也不能提高自己的地位,更不能讓別人尊重自己。
要教育孩子不要太在意外在的東西,鼓勵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提高自身素質,從而獲得別的人尊重和信任。
2、父母不要溺愛孩子
有的父母非常疼愛孩子,很喜歡夸獎孩子,對于孩子的缺點卻視而不見。父母這種做法,會令孩子對自己的認識產生偏差,誤以為自己是十全十美的,比別人優秀。所以一旦有人超過了他,他就不能忍受了。
雖然父母表揚孩子很正常,但是,對于孩子的行為,父母一定要客觀地看待。對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要表揚,但是,對于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或者孩子身上的缺點,父母也要及時指出,并且鼓勵他改正。
3、父母教孩子學會合理消費
平時,父母要教孩子學會合理消費,如果孩子因為想與別人攀比,而提出要買一些并不需要的東西,那么,父母可以拒絕他,并且教他學會根據自己的需要來購物。
4、讓孩子正確與人比較
在生活中,孩子產生和別人比較的心理,這是很正常的,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多些從社會價值的角度,去和別人進行對比,而不要從物質角度去與人進行對比。
5、父母要讓孩子多做家務
父母平時可以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通過勞動來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例如,可以讓孩子幫忙做一些家務,等孩子把家務完成后,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勞動,給孩子一些鼓勵。
這樣做,不但可以讓孩子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也可以讓他體會到父母的辛苦以及賺錢的不容易。
5、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做孩子的好榜樣。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要注意以下兩點:
要端正自己的心態:有的父母很疼愛孩子,總認為自己的孩子不能比別人的孩子差,其他孩子有的東西,他要給孩子買;其它孩子沒有的東西,也要給孩子買。
不要和別人攀比: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避免與別人攀比,也不要盲目地追求物質享受,更不要經常給孩子買一些不必要的東西,以免刺激孩子的物質欲望,增強孩子的虛榮心。
孩子的虛榮心從哪里來?
孩子在幼兒期就有比較強烈的表現欲,這是兒童心理發展特點決定的。他們會用玩具、衣服、總之所有可以炫耀的東西,來博取眼球。所以孩子有點攀比心非常正常。
心理學上有一種觀點:社交的本質是炫耀。所以兒童進入幼兒園,就是進入了小社會,就會有社交,也一樣具有這種需求。
攀比是虛榮的前身,既然適當的攀比是正常的,其實父母親只需要注意,孩子不切實際的攀比。這樣容易造成孩子比較強烈的虛榮心。
孩子上學以后就會進行社交行為,心理就會有變化,家長往往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你知道哪些行為,會對孩子造成虛榮心嗎?
1、父母利用孩子滿足自己的虛榮。
父母不甘心人后,喜歡把牌子貨堆砌在孩子身上,從而彰顯自己的身份、地位和品位。
家長經常給孩子說“我們家很有錢”的觀念,是孩子虛榮和揮霍的基礎,孩子也會模仿。
家長“經常哭窮”,這也沒錢那也沒錢,總是讓孩子很有匱乏感,也會引發孩子虛榮心。
2、家長不懂得如何表達對孩子的愛,便會通過滿足孩子的物質愿望來表達。
家長為孩子購買品牌衣物時,不停暗示孩子:“這些是名貴的東西,爸媽愛你才舍得買給你的。”
在食物上也是經常強調吃的東西,什么好吃,什么名貴之類的,挑剔食物,區別對待食物。父母的分別心,對孩子的價值觀影響,讓孩子往追求物質享受的方向發展。
孩子最開始接觸的社會人就是父母,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也是父母。如果父母分別心重,那么孩子走進學校和社會,再受到社會觀念的影響,自然就有了攀比心,自然產生了虛榮。
3、父母的自卑心理。有些家長經濟并不寬裕,擔心孩子被人瞧不起。別人孩子有自己孩子也要有,往往超過自己的購買能力。
父母的行為其實是一種“惡補心理”。講得專業點 “用現在的行為去滿足過去的心理需求”,這只是滿足自己的一種心理需要。這種補償孩子的行為是非常不可取的,孩子還小,理性思維還沒有發育成熟的,不知道父母的購買力,無法克制自己。
父母自身認識有限,無法合理引導孩子。孩子會對家長做出不合理的要求,長大以后也會學習父母的行為,惡性循環。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