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很容易產生“別人有,我也要有”的思想,這是因為受周邊環境的影響,孩子開始有虛榮心和攀比心,他們想要同伴羨慕他,因此只追求名牌,甚至總是撒謊。家長要引導孩子正確認識和他人的差異,樹立正確的三觀。
孩子虛榮心攀比心特別重怎么辦
一、給孩子營造一個不攀比的環境。
環境造就人,家長要做的,就是要給孩子營造不攀比的環境,這也是我們審視自己的一個機會。我們自己不去攀比,孩子也不會養成這種壞習慣。另外,不要溺愛孩子,予取予求只會養成一個不知感恩的白眼狼,沒準還會回過頭咬你一口。
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教會孩子什么值得去比較,也是修正攀比心理的重要環節。我們需要教會孩子對比自己的過去和現在,而非盯著別人不放。多跟自己比較,我成長了嗎?我跟去年有什么不同?我有什么樣的收獲和進步?
不僅可以促進孩子形成正向的比較,還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反思能力。讓孩子知道什么是真正有意義的人生,讓孩子去了解什么是真正的滿足感,而不是被攀比的小怪物追著跑。
第三、規矩很重要。
現在很多家庭對孩子教育方面投入的是非常多的,尤其是在金錢方面,孩子想要啥就有啥。如果孩子的金錢觀教育不好的話,很容易會讓孩子虛榮心攀比心特別重。
所以關于孩子的金錢問題,一定要有一個規矩,比如每個月能有多少零花錢,讓孩子自己寫出來要用在什么地方等。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規矩很重要。
第四、溝通方法要正確。
孩子小時候花錢大手大腳是肯定的,因為不知道金錢的來之不易,所以也就不會在意那么多了。而家長也不要一味地責罵,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的逆反,攀比心也會越來越嚴重。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很重要的,一個好的溝通方式能讓很多問題順利解決。比如讓孩子知道金錢來之不易,或者讓孩子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吃點苦之后就會明白掙錢好難啊。
第五、讓孩子重內在,輕物質。
家庭條件并不富裕的家庭,家長可以多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如烹飪、縫紉、繪畫、唱歌、手工藝制作等。注重在實際生活中對孩子進行審美教育,注意外在的行為美和語言美,還更要注重內在的心靈美,善于在實踐中提高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讓孩子打心眼里認同自己。
當孩子表現出對物質上的過度需求時,家長可以采取轉移注意力的辦法,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和集體活動,讓孩子體驗精神生活的樂趣。
孩子的虛榮心攀比心是如何形成的
1、孩子自我認識能力差,不能客觀評價自己。幼兒時期許多孩子往往過高評價自己,以為自己什么都比別人強,這是兒童自我意識發展中的常見現象。
2、成人教育方法不當。很多家長認為只有一個孩子,又有經濟承受能力,所以舍得買高檔玩具、流行服裝。有些父母不注意孩子的修養和教育,喜歡在吃穿打扮、玩具圖書等方面與他人攀比。
甚至給孩子大把零花錢以顯示自己的富有和與眾不同,家長對孩子一味“吹高”“捧高”,讓孩子在一片贊揚聲中長大,從不受任何挫折。
3、受家長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捫心自問一下,自己是不是也經常跟朋友親戚比,經常把房子,車子,錢,奢侈品放在嘴邊呢?是不是也經常跟別人面前炫耀自己新換的車,新買的包。
有些父母虛榮心比較強,覺得自己的孩子不能比別人差,就算超過自己經濟能力范圍,也會盡量滿足孩子。所以導致孩子以為自己家里很有錢,這種攀比是非常正常的。
4、在物質上給予的太多。步入職場當中的父母因為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心里充滿了愧疚感,所以在孩子的物質給予上總是滿足得太多。因為孩子的需求盡數滿足,所以現在很多孩子,都開始逐漸追求名牌,形成了攀比的心理。
因為孩子認為,這種滿身名牌的光彩奪目生活,讓其他同學更加羨慕嫉妒一些。這種被羨慕嫉妒的眼光,正好填補了孩子缺愛的心靈,所以他們才會不斷追求名牌和物質上的享受。這種攀比心,就是為了讓別人知道自己過得很好,成為別人眼中的羨慕和嫉妒對象。
孩子吹牛愛撒謊怎么引導
首先,家長要幫助孩子理解撒謊和吹牛的含義。當孩子撒謊和吹牛時,不要給他貼上騙子的標簽,這會打擊孩子的信心。幫助他理解,其他人不喜歡撒謊和吹牛,他們也不喜歡和這樣的人交朋友。
另外,孩子會模仿大人的行為,在孩子面前,父母也不應該撒謊和吹牛,也可以幫助孩子掌握更好的社交技巧。同時確保孩子知道,父母很愛他們,并為他們感到自豪。
其次,父母的言傳身教。父母是孩子學習的對象,如果孩子經常撒謊,這說明父母的行為肯定有不恰當的地方。至少,不會有人教孩子如何撒謊和吹牛,他們能接觸到最多的大人就是自己的父母。父母千萬不要覺得孩子撒謊全是被外人帶壞的,一旦孩子撒謊,首先要反思的就是自己的行為。思慮自己是否撒過謊,有沒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只有父母的言傳身教能讓孩子從中受益,如果真有什么特殊情況,父母也要提前跟孩子打好招呼,讓他明白善意謊言背后的原因。
最后,把孩子的想象和說謊區分開來。畢竟孩子年紀尚小,很可能因為看過的某本書或者動畫片,就自己想象出很多畫面,不知不覺把這當成了現實生活。
如果這時父母認為孩子在撒謊,采取嚴厲對待的方式,會讓孩子不敢說實話。父母要學會幫助孩子分辨,哪些是自己想象的,哪些是現實生活。當然父母也不要因為這樣,就抹殺了孩子的想象力。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