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俗話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如今的人們也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語句孩子很高的期望,但是這也給學生們帶來不要少的壓力,甚至有些小孩不堪重負,干脆破罐子破摔,產生了厭學的想法。
孩子厭學的根本原因
1、父母們的高焦慮和高期待轉化成對孩子們的高壓、高控,深怕自己晚行動,孩子就要落后,而這種彌漫性地焦慮也在很大程度上傳遞給了我們的孩子,讓孩子們把學習和痛苦聯系在一起,日積月累后,也許孩子就會以厭學、拒學作為對學習無奈而沉重的回應。
2、學習能力差既屬于智力因素,也是教育層面的問題。學習能力差往往會導致缺乏學習動力,而如果是主觀的缺乏學習動力則和厭學行為沒有必然關系,應該是家庭教育中對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出現了缺失。
3、學校的學習主要以訓練為主,每天的學習更多的像是一個一個必須完成的任務。這些學習內容枯燥,重復。時間長了,孩子的新鮮感完全喪失,學習根本提不起勁頭,只能每天靠父母逼迫和催促才能回到書桌前寫作業。學習讓孩子感受不到樂趣,學習變成了一種完完全全的負擔。
4、當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或下降時,很多父母都會下意識批評、嘮叨孩子,次數多了,孩子就產生了逆反心理,家長越是催促孩子學習,孩子就越厭煩。
孩子厭學的危害
第一、如果一個有逃學厭學的學生,在學校被老師批評,在家不被家長理解,甚至由于學習成績不理想,被家長打罵。長期下去,他就全變得對學習毫無信心,而且失去興趣,隨之而來的是逃學,懨學,造成惡性循環。
第二、孩子的自尊心很強。在同學圈子里,如果學習成績不好,難免會遭受同學的排斥。另外,一些老師會把成績差的孩子安排在后面,這會逐漸與那些“學習好”的學生形成較大的差距。如果家長和老師沒有及時干預,孩子很容易破罐,進入不良圈子,逐漸失去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能力。
孩子厭學怎么辦
1、嚴格要求,增強自控能力。當厭學的心情一開始出現,同學們千萬不能妄自菲薄,任由自己放棄在學習上的種種盡力。有時候,同學們應該強制自己端正學習態度,激起自己內心深處發奮進取的欲望。
2、適當給孩子安排勞逸結合。例如學習了一段時間,便可以放松一段時間。一般來說,孩子的專注力在18-28分鐘左右,家長教遵循孩子的身心發展,不能刻意強求。只有這樣,才能一點一點地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3、現在的家長喜歡和別人家的孩子做對比,別人的孩子都是好的,讓自己的孩子學習,這樣其實很讓孩子沒有面子,高中生了,也有自己的面子了,因此不樂意家長再這么說,因此我們不要總是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4、良好的環境需要社會、家庭和學校的合作。社會的鼓勵、家庭的關懷、老師的關注、同學的友善,都有利于營造重新學習和學習的氛圍,消除厭學兒童被遺棄和歧視的感覺。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