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與困難,而現在的孩子大多在家長的呵護下長大,所以他們面對挫折只想著如何逃避。有時候被家長批評了幾句,甚至就會離家出走,這些都是孩子抗挫能力弱導致的。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該怎么教育呢?
抗挫能力弱的孩子怎么教育
1、真實感知,引導孩子正確理解挫折
家長在教育抗挫能力弱的孩子時,必須打破依賴性,讓孩子在各種學習活動中感受到困難,因為他們克服了困難,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就像一個孩子學會走路一樣,他先學會爬,然后再走。只有當孩子在克服困難中,感到挫折并克服挫折時,他們才會培養對挫折的恐懼和勇氣。
2、父母要有意地給孩子設置一些挫折障礙
對孩子來說,在成長的道路上難免會遇到挫折、阻礙。如果孩子平時走慣平坦路、聽慣順耳話、做慣順心事,那么一旦他們遇到困難,就會不習慣,從而束手無策,情緒緊張,容易導致失敗。所以父母不妨在平時學習和生活中,有意地給孩子設置些小障礙,或對孩子的要求說“不”。
3、鼓勵孩子克服困難
當孩子遭遇挫折和失敗的時候,孩子可能會接受所有人對自己的指責,但父母對自己的不理解就會讓孩子耿耿于懷。在人生的道路上,孩子總會面臨無數的困難,而很多家長習慣性的做那股黑暗的力量,不斷的打擊和責備孩子,卻不知道作為孩子最信賴的人,我們只有給孩子陽光的教育和引導,才會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
4、家長以身作則
如果家長們希望孩子有很強的抗挫折能力,就首先要做好自己,在自己遇到麻煩的事情時,不會輕易的放棄。不可以對孩子過分的溺愛,當然也不可以對孩子過分的專制。家長們要讓孩子們知道挫折一點都不可怕,不要因為挫折帶來的困難度和挑戰性,就不給予孩子們去自我挑戰的機會。
孩子抗挫能力弱的原因
1、家長過于溺愛
家長對孩子的溺愛共有兩種。一種是明知這樣做是錯的,卻由于心軟,而對孩子溺愛,導致孩子的抗挫能力變弱。這類家長見不得孩子受委屈,一看到孩子哭泣,滿肚子的教訓就憋了回去。明知這樣對孩子不好,卻還是選擇了讓孩子逃避困難。另一種就是家長自身沒有對與錯的意思,并不覺得孩子受到生活中的挫折時,選擇軟弱逃避沒有錯。
2、事事包攬,不給孩子任何自主機會
在孩子受到家長無法幫忙解決的挫折之前,一切都被家長包攬了,孩子沒有任何經受挫折的機會,沒有任何面對挑戰的機會,生活方面有家長照顧,思想方面卻隨著這樣的包攬失去了成長的機會,如何面對挫折?
3、家庭環境的影響
家庭環境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良的家庭環境可能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負面影響。家庭中存在的負面情緒、家庭暴力、親子關系不良等問題,都可能會導致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弱。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可能會覺得自己無助和不被接受,從而失去信心和勇氣。
孩子抗挫能力弱的表現
1、遇事喜歡逃避
抗挫能力差的孩子,他們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反而喜歡逃避。這種小孩就是因為被家長保護的太好,什么事情都是家長替他們決定的,所以漸漸的養成了,孩子懦弱膽小的性格,遇到事情的時候會變得非常緊張恐懼,會因為學習或者是生活上的事情感到恐懼。
2、太過追求完美
追求完美本身也是一件好事,它可以促使一個人激發最大的潛能,把事情做好,做成功,這樣的人也不容易半途而廢,能堅持到底。但是太過追求完美的人,性格多少都會特別執拗,眼睛里容不下沙子,一點點小瑕疵,小錯誤都忍受不了。這樣的人不能忍受自己的失敗,稍微有點小挫折,就會產生自我懷疑。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