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有些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過分的寵溺孩子,在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為孩子代勞,這就讓很多小孩養成了“媽寶”的性格,即使長大之后也會特別依賴媽媽。這樣的孩子往往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性格也存在膽小懦弱的缺陷,在面對困難的時候總會退縮。
孩子特別依賴媽媽怎么辦
1、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試著去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那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應該讓他獨立去完成,如穿衣、吃飯、睡覺等,哪怕完不成,也不是選擇替他去做,而是鼓勵他,直到他可以獨立完成為止。
2、照顧孩子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情,媽媽要讓孩子增加對其他人的信任感,也就是說媽媽應該放手讓其他人帶帶增加的孩子,比如讓孩子和爸爸一起玩耍,一起看書等,多參加一些戶外活動,這樣對其他人就不會感覺特別的陌生,也不會特別怕生,慢慢的就會不特別依賴媽媽了。
3、當孩子能夠獨立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應該給孩子夸獎和鼓勵,讓孩子知道就算是沒有媽媽陪伴也可以做好自己的事情,適當的鼓勵和和獎勵能更好的激發孩子獨自完成事情的自信心和勇氣,也可以更好的幫助孩子成為一個獨立勇敢的人。
4、把責任交給孩子自己,這也本應該就是孩子自己的責任。放開手讓孩子去做,允許孩子做錯,允許一些自然后果的發生。關鍵的是后果發生后,如何讓孩子在補償后果中嘗到東西,如何去鍛煉和實踐社會。
5、相信大家一定不想讓自己的孩子特別依賴媽媽,成為一個孤僻的人吧。那不妨就走出大門,讓孩子多去接觸這個美好的世界,也多去接觸和自己年齡相仿的人,增強孩子的安全感,對于孩子的生長發育也是很有好處的。
為了讓孩子獨立父母應該怎么做
方法1:父母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給孩子制定目標。而不切實際地對孩子過高的期待,只會讓孩子“望洋興嘆”。孩子永遠嘗不到成功帶來的喜悅感。不知成功為何滋味的孩子挫敗感常伴隨其左右,因為會導致孩子自信不足。
方法2:孩子成長路上難免磕磕碰碰,但成長恰恰發生在解決困難的過程中。孩子能承受的困難不管,讓孩子直面困難,就像是在身體上埋下一顆種子,當未來他們遇到困難時,先想到的不是去回頭看看爸爸媽媽,而是自己去想辦法解決。
方法3:家里的一些簡單事情,父母可以多跟孩子說說,聽聽孩子的建議,并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與意見,讓孩子學著參與決策。這樣可以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并且能夠使孩子體會到自己在家里的重要性,鍛煉孩子自主能力的同時,還能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主人翁意識,從而減少孩子依賴心理的產生。
培養孩子獨立性的好處
一、獨立性好的孩子,其學習的積極性好,主動性好,他們懂得為自己的事情負責的規矩。屬于班上“愛學習”的孩子,是老師們喜歡的、家長放心的類型。
二、孩子的自信得到了滿足,對其它的未知和探索欲望就會變得越強,給對生活的學習帶來的效果也會更好。同時,還可以從小培養孩子對自己做事的態度和處理問題獨立性的能力。
三、具有獨立能力的孩子往往具有很大的行動力和判斷力,所以在做事情的時候會變得更加的有條理,能夠迅速找到事物的關鍵點。做事情有條不紊,更有效率。而沒有獨立能力的孩子,經常會表現得一頭霧水,如同蒼蠅一樣亂轉。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