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小的時候物權意識并不明確,這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系,如果在平時家長無條件的滿足孩子的需求,在分配東西的時候也偏袒他,就會讓孩子覺得喜歡的東西直接拿就好,這就讓孩子養(yǎng)成了不好的習慣,也就會出現(xiàn)孩子拿同學的東西情況,對此家長要及時的幫孩子改正,以免將來釀成大錯。
孩子拿同學的東西應該怎樣教育
1、家長在發(fā)現(xiàn)孩子有這種行為的時候,一定要先穩(wěn)定自己的情緒,不要嚇到孩子,家長可以與孩子耐心溝通,告訴孩子什么東西是自己的可以拿,什么東西不是自己的,不能拿,只有當孩子知道了這些,才是最正確的教育。
2、如果確認孩子的確是偷拿同學的東西,父母需耐心引導他承認其行為,并告知這種行為帶來的后果。要積極引導孩子勇于承認錯誤、接受批評,告訴他偷東西已經(jīng)不對了,如果還不誠實的話就更不對了,媽媽希望你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
3、要想改掉孩子的壞習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堅強的毅力,更需要堅持。家長要教給孩子一種心理戰(zhàn)術,以后再控制不住自己時,就把它當成一次考驗,看看你能不能戰(zhàn)勝自己,順利過關,每戰(zhàn)勝自己一次,就在心里表揚自己一次。
4、對于較小的孩子來說,用非常嚴厲的方式來懲罰孩不但不會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還很有可能會適得其反,反而會讓“偷”成為他強烈的心理需求,從而使他更加變本加厲地偷拿同學的東西。
孩子偷拿同學的東西的原因
第一、總是擅自把孩子的玩具送給別人,強迫孩子分享的話,這就會讓孩子的物權意識沒有及時的生成,這會導致孩子覺得我喜歡的東西別人想要就拿,那別人喜歡的東西我想要我也要拿。所以他去偷拿同學的東西的時候,他內(nèi)心里面并不覺得這種行為是錯誤的,他只是覺得我喜歡,我需要我就要拿。
第二、孩子慢慢成長,周圍接觸的世界也在不斷的擴大。當身邊有其他人有這種小偷小摸的行為時,孩子也會進行模仿。也許這是孩子無意識的行為,并不知道這樣的行為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只是單純地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而已。
第三、很多家庭中父母忙于工作,很少有時間在家里陪孩子,孩子為了得到父母的關注,就用這種方式來讓父母把目光集中在自己的身上。
培養(yǎng)孩子的物權意識的意義
分清楚物品的歸屬,才能讓孩子意識到應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利,不想送給他人的物品可以拒絕,不想分享的時候也可以堅決一些。學會維護權利的孩子,將會提升自我認知,才能在成長中保護自己。
物權意識能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的物品,知曉別人的東西不經(jīng)允許不能觸碰。學會尊重的孩子,更能在社交中得到認可,也可以與他人共情,理解分享的真正意義。
尊重孩子擁有的這些物權,將會促進孩子在方方面面的有益發(fā)展。而尊重別人的物品則是一種社會規(guī)則,尊重這個規(guī)則會是孩子在交往中受到歡迎,成功順利的進行社會化。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