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我們經常說父母和孩子之間存在“代溝”,其實這種“代溝”不僅僅是思想水平的認知不同,而且是我們和孩子考慮問題的出發點和角度都不同導致的。我們家長可能會發現孩子越長大越不愿意和父母進行溝通,這個時候家長就要調整與孩子的相處方式,以平等的態度與孩子進行溝通。
孩子不愿意溝通怎么辦
1、根據孩子目前狀況進行溝通
父母除了關心孩子的學習以外,還需要關注孩子的各項表現。父母通過及時與學校老師進行溝通,獲得孩子在學校中的各種表現,比如上課是否專心,與同學之間的交際是否和諧,以及可以了解到孩子都進行了哪些內容的學習。
2、父母需要放低姿態
很多父母喜歡用一種居高臨下的方式進行詢問,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并不是想要真正的與自己溝通,而是想用這種方式表明自己立場而已。
孩子不會主動去找父母溝通,主要原因就在于父母的這種自以為是的“權威性”,父母總是站在一個制高點看待孩子,會引起孩子的反感,不愿意溝通。
如果父母放低姿態,與孩子站在同一個高度,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對自己的尊重,對自己的重視,自然愿意與父母親近,愿意認真的聽爸爸媽媽說話,以及做出相應的回應。
3、跟孩子溝通,不要疑心太重
家長總是對孩子的生活疑心太重,這樣就會導致孩子覺得,自己只要跟家長分享生活當中的日常,家長就會生氣,還會限制他交朋友的自由。那么時間一長,孩子自然會變得不愿意跟家長交流,什么事都不想說。所以說,在跟孩子交流的時候,家長們一定不要疑心太重。
4、認真傾聽,引導孩子說出想法
想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父母先要做一個合格的傾聽者。要有認真傾聽的態度,打斷孩子、催促孩子都是對孩子的不尊重,隨便貼標簽更不可取,傾聽過程中要觀察孩子的情緒并及時給予回應,引導孩子說出心中的想法。
孩子不愿意溝通的原因
1、與孩子溝通中缺乏平等
與孩子平等溝通是很多家長都很容易忽略的事情,這就會挫傷孩子表達交流的意愿。更會孩子感到與家長沒有共同的話題,而不愿意與我們家長多說。想要與孩子構建良好的關系,我們更應該放平姿態去了解孩子,并適當地引導,而不是總以一種過來人方式進行強硬式的溝通。
2、耐心聽孩子的真實想法
有些孩子根本沒法跟爸爸媽媽溝通,他們認為父母聽不懂他們的話,對于他們的意見熟視無睹,總覺得孩子還小,說出來的話很荒謬,都是借口,都是無理取鬧。很多家長還喜歡獨斷專權,很多時候不征求孩子的意見,也從來不聽孩子的解釋,這必然就會導致孩子不愿意溝通。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