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性格,除了天生自帶的之外,很多時候都是后天受到父母的影響。所以,父母沒主見會對子女造成的影響是很大的,我認為孩子的性格是和父母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的。因此,想要孩子成為一個有主見的人,首先父母就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父母沒主見會對子女造成什么影響
父母沒有主見,孩子也會缺乏主見。父母缺乏主見,孩子就會服從多種聲音,同時演繹兩種對立的行為,試圖兼顧所有人的感受。因此,想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家長要做好榜樣,關鍵時刻不能搖擺不定。
如果孩子已經出現膽小沒主見的情況,那么家長就要高度重視起來。那么,孩子沒有主見家長該怎么做呢?
1、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很多時候家長讓孩子做事,都是命令的口氣;很多時候都不給孩子表達意見的機會。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看法,家長們應該多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征求孩子的意見,問孩子想不想吃,想不想去玩等等。
2、給孩子“猶豫”的時間
很多時候,孩子做不了決定,并不是他們沒有想法,而恰恰是想得太多,才導致猶豫不決。當孩子在做選擇的時候,家長如果不耐煩地一直催,或者干脆替孩子做決定,很容易打擊孩子自主的積極性。給孩子充分的考慮時間,相信孩子能做出決定,家長的信心將會轉化為孩子的自信。
3、培養孩子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個人對自身能力的充分認識和評估,對一個人的成功十分重要。有的孩子看不到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總覺得不如別人,對自己力量的認識和可能達到的成就估計很膚淺,不穩定,完全從屬于別人的評價。
因此,做父母的要以肯定的語言評價孩子的各方面的表現,否則孩子會懷疑自己的力量,對自己失去信心,從而導致孩子要向別人看齊,加重了孩子的從眾心理。
4、教會孩子對自己負責,學會管理自己的生活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要給孩子制定過多的規矩,學著適當放手,給予孩子一定的個人空間,讓孩子有機會自我分配、自我約束,這樣下去才能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和獨立性。只有讓孩子擁有“自我”的氛圍以后,才更利于孩子自主性的發展。
父母沒主見教育孩子該怎么辦
父母希望把孩子養育好,積極學習成長,這種做法本身很好。我們家長要通過自己學習,學會判斷,形成自己的“主見”,那種理念我們可以堅持,那種方法可以試一試,最好不要不加分析的照單全收,育兒過程也需要做一定程度的“斷舍離”。
有自己的方法,既不會被別人帶偏,也不會因為跟不上別人的步伐而焦慮,以自己的方法養育孩子,更輕松愉快。不管什么,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所以要多陪陪孩子,多觀察、多傾聽,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
我們做家長的要積極學習,不斷成長,盡可能的了解不同教育方法的利弊,自己做出選擇的時候,才能不因為知識的“與時俱進”而糾結不已。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