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進入小學三年級的孩子,不僅要注意自身的變化,也是需要注意學習知識程度的加深。這個階段的孩子的心理特點,家長也是需要有所了解的,不然就難針對性的解決孩子出現的問題。所以家長們要注意對孩子的培養,要讓其養成良好的習慣。
小學三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
1、對于利弊有初步認識
三年級的孩子比較頑皮難免會有做錯事情的時候,這時候再被問道原因的時候,孩子只會說對自己有利的理由,不去說對自己不利的,因為孩子還不知道如何合理反駁。這時候是孩子形成道德觀念的重要時期,家長還是需要注意引導。
這比二年級孩子說謊還嚴重,因為二年級的孩子動機很簡單,而三年級的孩子是有準備,帶著目的說只對自己有利的。
2、個性差別較大
三年級的小學生是形成自信心的關鍵期,個性差別大,他們在接受別人的評價中能發現自身的價值,產生興奮感、自豪感,對自己充滿信心;有的還表現出強烈的自我確定、自我主張,對自己評價偏高,甚至有時“目空一切”,容易導致自負的心理。
3、自我控制能力有所提升
心理發展速度加快,對于情緒的控制能力有所改善,但還不夠穩定,容易被一些事物或人所影響。有一定的自我控制的能力,但是處于懵懂階段;心理活動更趨穩定,明顯的表現是,他們比一二年級的學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聽課。
小學三年級孩子的教育方法
1、定規矩,多鼓勵
要用于管教,及時管教,對于孩子不好的行為要及時糾正。糾正絕對不是帶著情緒去打罵孩子。而是給他定規矩,講究原則,讓他知道什么不該做,做了有什么后果。管教他不是為他不犯錯誤,而是讓他知道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
同時家長要知道,正向的鼓勵要好于管教。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要讓孩子對他做的事情感到有成就感,這樣能有利于培養他的自信。
2、家長要注意角色的轉變
三年級的家長要學會轉變,不能再像一、二年級那樣,處處盯著,管著,那樣孩子會覺得很累,也會很煩。這個時候的家長,要半扶半放,才能更好的教育小學三年級孩子。
比如,一二年級的時候可能會每天督促孩子做作業,三年級不妨讓孩子自己催促自己,如果孩子做不到這一點,就讓孩子自己去承擔后果,再比如,一二年級家長可能會幫孩子檢查作業,三年級開始不妨讓孩子自己檢查。
3、激發孩子學習的主動性
讓孩子明確學習的意義,把學習和自己的理想、社會事業聯系起來,這個理想不一定就是孩子以后從事的事業,但是孩子有了一個奮斗的目標,會產生持久而主動的學習動力。
在這過程中,家長要注意經常關心和詢問他們的學習情況,對他們所取得的每一個進步表示祝賀,當他們表現不佳時,也要給予適當的批評。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