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剛開學時,就在逐漸適應著學校的生活,有時可能難以進入狀態,家長要表達理解后幫助孩子。因為有些小孩之前一直是走讀,突然開始群體的住宿生活,可能會因為不想住校開始鬧情緒,這時就需要家長多和他交流,了解內心想法。
小孩不想住校鬧情緒怎么辦
1、了解孩子的內心
孩子不想寄宿,多數原因是因為對陌生環境的恐懼,以及對自己熟悉的家的依賴。這是可以理解的,最好在住校之前,多帶孩子去宿舍幾次,和宿舍的孩子交流一下,減輕孩子的心理恐懼感。
然后了解孩子的情況和在學校遇到的困難,孩子可能有一些原因,比如敏感、內向、害羞;可能還有學校的因素,比如課堂氛圍、老師的指導、同學的性格等等。只是傾聽并檢查孩子的想法,而不是做出冒昧的推斷。
2、做好心理情緒的疏導
要在思想上讓孩子明白,他遲早要走出自己的舒適區,獨立生活,學會適應集體生活。融入集體生活,才能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人。有些小孩從小沒有摔打出來,沒有獨立過,只能變成一個索取者,因成為父母一生的牽掛和累贅。
3、正確引導積極交友
家長要控制家里那些容易讓小孩沉迷的游戲、電視等;其次,要有意識地培養小孩吃苦耐勞的意識。最好要讓小孩多結交一些朋友,尤其是那些積極向上的人,這樣孩子的住校生活也就會變得有趣。
4、和孩子一起計劃住校用的物品
孩子住校的時候,很多學校有規定,必須購買學校里的一些物品,但有些物品學校是沒有規定的。小孩不想住校鬧情緒,那家長就不要自作主張,要和孩子一起商議,讓孩子自己想。
然后父母在一邊給提個醒,比如讓孩子用筆記下來,想買點什么,需要買些什么等,然后你們一起去購買,這樣會讓孩子減少很多別扭的情緒。
小孩不想住校鬧情緒的原因
1、孩子內心壓力導致。
比如:學業壓力、同伴壓力。孩子在學校遇到難事一時無法轉化而引發的情緒壓力等等都會促使他想回家。他在找安全感,在找一個能夠蔽護他的港灣。
2、從小得到的關愛不夠。
有的孩子從一年級開始就住校,過早的和家庭分開。可內心并沒有完成對家庭的依戀,是被迫長大。這樣的孩子通常安全感不夠。家是一個人的根基,如同一顆樹苗,根扎的深才能長成參天大樹,這個根就是和家庭的聯系。
3、家里的生活環境比學校更輕松舒適。
吃住行的日常生活由家長承擔,時間安排也由自己決定。想吃就吃,有人專門做,想睡就睡。 在學校里,各方面都有挑戰和要求。人們傾向于呆在自己的舒適區。因此,有些小孩不想住校鬧情緒,想要進行反抗。
小孩住校的好處
1、使孩子更獨立自主
孩子住在家中的時候,更多的事情其實都是家長代勞。不管是吃飯,還是購買東西,雖然有些孩子也參與其中,但是更多的還是家長去溝通去交流。
如果孩子住校,那么孩子就需要對自己的一切事情自己做主,不管在吃的飯菜,還是穿的衣服,都需要他們自己做決定。他們需要依靠自己的能力來解決生活所遇到的任何事情,住校可以減少孩子對于家長的依賴。
2、方便孩子溝通學習
住宿學校會監管著孩子的一舉一動,這也很容易引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家長非常方便與孩子溝通學習,往常想要跟孩子溝通學習方面的事情一般都是比較困難的。
因為孩子在家里的時候,他們往往不會把學習的問題看得太過于重要。可是在住宿的這段過程當中,孩子就會把學習放在首要的位置,這樣一來,孩子就會更容易被父母了解學習的狀況,也方便管教孩子。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