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進入學校之后,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當中度過的秒,所以老師往往會比家長更加了解孩子的生活情況,對于孩子的行為習慣也更加的清楚,所以當老師提醒家長監督孩子的時候,家長要重視起來,說明孩子有可能出現了一些不好的習慣,或者學習上產生了懈怠的心理。
老師提醒家長監督孩子怎么回話
1、在和家長交流的時候,老師應該學會隱藏自己的消極情緒。雖然自己工作已經很辛苦,還要面對各種質疑和情緒發泄,但是悲傷和憤怒是會傳染的,這樣兩個人就開始無盡地抱怨,也有可能引發不必要的爭論。
2、雖然孩子是家長自己的,但是沒什么是他們該為你做的。這段時間孩子居家學習,家長壓力不小,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把自己當成家長,對他們的配合教學表示感謝。
3、孩子在家里有什么壞習慣,要特別留心,一旦發現有問題,不要替孩子遮掩,也不要用粗暴的辦法打罵,要及時和班主任老師取得聯系,了解孩子在校情況,和老師一起想辦法幫孩子改正錯誤。
4、要發自內心地尊重老師,無論什么情況,都要做到冷靜對待。要積極行動,大方自信地去見老師,用平等的態度跟老師交流。沒有了心理負擔,溝通就會變得更輕松。
家長如何有效合理的監督孩子
1、不管是孩子,還是父母,很多時候是不會對自己進行時間管理的,很多事情都是拖到最后才完成,針對這一個情況,父母一定要先陪孩子把時間管理做好。做出初步的規劃,把自己的時間合理安排,其次就是要分清輕重緩急,什么事情是第一位的,什么事情可以緩緩的,父母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幫助孩子安排管理。
2、給孩子創建一個舒適的完成作業的環境。這個“環境”包括兩方面內容:一個是硬件環境,即要為孩子準備好一個完成作業的空間。另一個是軟件環境,即在孩子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家長要少說話,少干預,少打擾。
3、不要緊盯著孩子寫作業。有的家長一發現孩子出錯就馬上要求孩子改正,這樣給孩子增加了心理壓力,正確的做法是先詢問孩子的作業內容,然后自己在旁邊安靜地做自己的事,等孩子做完后再檢查孩子的作業。
4、督促孩子學習切忌嘮叨,切忌大事小事都要干涉。反反復復說同樣的話,會讓人產生一種習慣性的模糊聽覺,也就是明明在聽,卻根本不入心里去。
家長監督孩子過于嚴厲的危害
第一、父母過于嚴格的教育,會讓孩子做一些事情或者一些決定的時候,顧慮太多,甚至是放棄自己的決定,這樣會限制孩子的自由發揮,不利于孩子自我能力的展示。
第二、由于家長的過于嚴格的教育,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一種拘束,在父母的面前永遠保持乖巧的形象,無法和正常的家庭關系那樣親密。
第三、如果家長監督孩子過于嚴厲,則可能會使孩子具有較多的依賴性,缺乏自信和進取心,同時難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在道德品質方面的發展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