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中小學生因為身體和認知發展的不平衡,很容易產生一些負面的情緒,長時間積壓在心中得不到有效的緩解,就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尤其是初中階段,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今天就盤點一下中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有哪些,如果出現再孩子身上又該如何應對。
中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
1、厭學心理。有厭學傾向的學生,主要特征是對學習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經常逃學或曠課。他們往往認為自己學習能力低下,把自己看成學習上的失敗者,常以消極的態度對待學習活動,只是在教師和家長的施壓下勉強學習。
2、依賴心理。很多人從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護、溺愛、嬌寵,缺少獨立意識、環境適應能力和突發事件應變能力,什么事情都要依賴家長。
3、孤僻心理。主要表現是喜歡獨處,情感內斂,不愿與他人接觸,沉默寡言,內心壓抑、苦悶。這種心理往往嚴重影響了同學之間、師生之間以及學生和家長之間的正常交流,造成彼此之間的心理隔膜,影響人際交往。
4、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因自身固有的傳統定勢和思維模式與特定教育情境下,所產生的與認知信息相對立的并與一般常態教育要求相反的對立情緒和行為意向。
中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的對策
1、家長應當發現孩子的優點,并且多鼓勵孩子,培養以及激發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在學習當中找到成就。家長也要給孩子講解一些新的學習方法,并且對人際交往技巧進行指導,讓孩子更好的融入到學校以及班級的環境當中感。
2、孩子的問題需要家長參與進來,父母首先要交出權力,孩子才能夠自主做決定。家長要意識到自己的教育方向盡管正確,但是方式錯誤,必須進行變通,采取能引導孩子正面改變的有效行為。
3、大部分孤僻的孩子著迷于電視或游戲機,對周圍的東西不感任何興趣,對周圍的人和事采取不參與的態度。家長必須中斷這種特殊的愛好,多和孩子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購物、外出時讓其問路等,能讓孩子和他人進行交往,同時也能培養助人為樂的良好品德。
4、隨著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要隨之改變與孩子的相處方式,不應該再命令和指揮孩子,而是幫助孩子減壓,協助孩子完成他的目標,從指揮型、命令型家長轉變為輔助型、幫助型、協助減壓型家長,從家庭的主導地位變成與孩子平等的地位,使孩子逐漸成熟,敢于表達自己的意愿,從而解決孩子的逆反心理。
家長如何和中小學生相處
第一、榜樣是以別人的好思想好行為來影響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學、鄰居、教師、英雄模范人物、文藝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都是子女學習、模仿的對象。不管家長的言行是錯誤的還是正確的,對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響。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時時刻刻、處處檢點自己的言行。
第二、交談,是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娓娓談心。交談的時機應該是恰當的,交談的話題應該是有益的、孩子是感興趣的。交談之前,家長應該誘導孩子無拘無束地把心里話傾吐出來,然后,再把自己高于孩子的見解作為一份禮物回贈給孩子。
第三、家長要經常詢問孩子在校的生活行為狀況,從點點滴滴的觀察之中進行了解。家長一定要維護老師的威信,避免孩子因對任課老師的教育不感興趣而影響成績。家長也要關注孩子在學校的人際交往,對異常情況要及時問明原因,避免孩子交友不慎而誤入歧途。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