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身為初中生的孩子,對物權意識也有了清楚認知,但若是他們出現了拿別人東西的行為,那家長就要引起重視。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孩子出現嚴重的道德問題。同時我們還應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及時將東西還回去,才是較好的處理方式。
初中生拿別人東西該怎么教育
1、正確引導,給予教育
對于初中生出現拿別人東西的行為,家長就要告訴他偷東西的嚴重性,幫助他一起改過。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基礎,如果小孩子長期的處在一個魚龍混雜的環境中就會變壞,特別是受到周圍大人的影響!
無論是言行還是舉止,都會有大人的不良痕跡。所以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是每個家長的義務,也是避免孩子偷東西的首要前提!讓孩子們從小就生長在一個有愛的環境下,是每個家長對孩子最大的關愛!
2、嘗試后果教育
當家長多次發現初中生孩子拿別人東西的這種行為時,也一定使用過,講道理、指責、甚至打、罵這些手段,但也能看出這并沒有什么效果,那么這個時候可以嘗試使用后果教育。
什么是后果教育,孩子之所以一犯再犯,那是因為他并不是真正知道這種行為所帶來的嚴重后果是什么,或者他體會不到產生后果之后是什么感覺,那么,家長可以讓孩子體會一次。體驗后果,這是對孩子最直接,也是相對很有效的方法,建議家長可以妥善使用。
3、教孩子們學習換位思考
父母應該教育孩子此類行為對自己和他人的影響。例如,如果別人不同意,你仍然拿別人的東西,別人會生氣。其他人也很喜歡這個東西,但他們發現它不見了。你認為其他人會怎么樣?如果自己很喜歡的一件玩具被別人拿走,那么自己會不會感到傷心難過?只有這樣做,才能避免初中生出現拿別人東西的行為。
家長幫助孩子分清楚了對錯以后,應該要正確指導孩子接下來應該怎么做。同時也應該鼓勵孩子將東西還回去,如果孩子沒有勇氣,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將東西還回去,同時可以給孩子做一個正確的示范。
初中生拿別人東西的原因
1、發泄不滿
由于朋友或者同學之間相互展示或搶奪,他們容易產生暫時的矛盾。雖然他們當時沒有爆發出來,但他們以后很可能會有一種報復心理。
對于孩子來說,沒有平等的方式來發泄他們的不滿,因為他們只能用這種方式來發泄他們的不滿。他們做這些不好的行為,只是因為他們自己的需要。
2、求關注
很多家庭中父母忙于工作,很少有時間在家里陪孩子,孩子為了得到父母的關注,就用“拿別人東西”這種方式來讓父母把目光集中在自己的身上。到了此時,父母一般都會很重視這件事,父母的關注度越高,孩子越滿意,覺得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下次還會用同樣的方式去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