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如今的社會給每個人都帶來很大的壓力,大部分的父母都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在了工作上,而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導致更多的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因此,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要重視起來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1、自卑
它是一種因過多的自我否定而產生的自慚形穢的情緒體驗。對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覺。在人際交往中對自己的能力過低評價,心理承受能力脆弱。
2、焦慮和失落
在各種焦慮中,主要的是學習焦慮,表現為學習壓力過大,對考試不能很好地控制,出現考試焦慮等問題。對自己學習成績不滿意,考試成績不好,怕被家長責罵,另外小學生抱有許多的幻想,希望將其變為現實,他們會付出種種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
3、孤獨
在人際關系方面,很多小學生常常覺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葉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與人交往,卻抱怨別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納自己。這樣的孩子往往會缺乏熱情、缺乏耐心,甚至有的小學生喜歡強詞奪理,不合群、孤僻,或者愛發脾氣、罵人等等。
4、敏感和叛逆
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內心比較敏感,心理承受能力低。由于小學生正處于成長過渡期,其獨立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家長和老師的監護,反對成人把自己當成小孩子,為了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易對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態度。
5、嫉妒
這是對他人的優勢地位在心中產生不愉快的情感。當別人比自己強時,比如學習、相貌、人緣等不如別人,他們就會表現出不悅、怨恨、憤怒甚至帶有破壞性的負面感情。
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存在問題的原因
1、身心成長的失衡
小學生時期身體發育急劇變化,他們閱歷淺,知識和經驗不足,認識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親情力都遠遠落后于成年人。這種生理發育與心理發展的不平衡會使他們出現許多困惑、煩惱和躁動不安,導致孩子產生心理問題。
2、家庭教育的誤區
很多家長只重視孩子的考試、升學,卻不注意孩子的品德發展、交往能力、個性培養以及社會行為規范的培養等。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多高,要求過于苛刻,就會使小學生感到壓抑和不滿,給他們造成疑惑、憂郁的心理,導致他們的心理不健全。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