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如今很多家長都忙于工作,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就顯得更加彌足珍貴,但是很多家長在經歷了一天辛苦的工作之后,回到家中選擇直接往床上一趟玩起手機來,忽視了孩子對家長陪伴的需求,那么在家里的時候應該如何有效的陪伴孩子呢?
在家如何有效的陪伴孩子
1、孩子在家學習時,家長最好也能靜下心來,放下手機,每天一起學習、打卡,向同一個目標進發(fā)。做孩子的玩伴,多帶孩子到室外運動,讓孩子養(yǎng)成熱愛運動的好習慣,培養(yǎng)規(guī)則意識。
2、我們一直強調陪伴孩子,就要跟隨孩子的興趣,而不是自作主張覺得孩子應該喜歡什么。隨著小孩子認知的不斷增進和興趣的開發(fā),父母的陪伴參與就尤為重要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喜歡的事物,他們有自己的興趣和需要,只有一歲的孩子也是一樣,所以尊重孩子的選擇是很重要的陪伴方式之一。
3、親子閱讀可以讓孩子更喜歡與父母交流,體會到他們對自己的親情和愛。閱讀不但可以增加閱讀方面的能力,還可以全方位地激發(fā)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起著啟蒙的作用。親子閱讀中,一定要端正態(tài)度。在聽的過程中,可能會有各式各樣的問題。
4、父母和孩子說話,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來思考,用他聽得懂的話去表達,說到他能聽得清楚明白為合宜。長篇大論沒有哪個孩子聽得進去。父母陪同孩子,最主要的目的在于通過觀察孩子的行為,了解他的動機是什么。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多用耳朵聽,而且還要用心,才能夠從中聽出真正的用意。
5、多給孩子一些耐心和笑容,用心了解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及時肯定和鼓勵孩子。滿足孩子的一些小愿望,比如想去哪玩,想吃什么,想要看什么電視;也讓孩子幫忙做點家務,這些無壓力的相處,都會是不錯的親子互動。
有效的陪伴孩子的重要性
在與孩子游戲的過程中,家長幫孩子建立游戲規(guī)則,培養(yǎng)規(guī)則意識。這種規(guī)則意識能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研究表明,自我控制水平越低,孩子的問題行為越多;自我控制水平越高,其社會化行為水平會更高。
看似孩子的成長時間很長,可時間飛逝過得很快,等孩子十幾歲上初中高中的時候,孩子也就更樂于跟同齡人接觸和交流了,所以,維護良好的親子關系一定要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做好陪伴。
在一個家庭之中,媽媽代表的是感性,爸爸代表的是理性。爸爸更能夠教育出理性的孩子,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理性的孩子都能處理的有條不紊的。而媽媽會培養(yǎng)孩子的情商,孩子怎么去處理自己的感情,怎么為人處世,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師,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會效仿大人的樣子,做起事情來,也會有條理性和邏輯性。
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會怎樣
1、缺少家長陪伴的孩子,往往會十分的害怕碰到外人,當外人慢慢的走進他時,就會表現出一種非常畏懼的神情,去刻意的做出躲避的行為。
2、相比于那些有家長陪伴的孩子來說,缺乏家長陪伴的孩子,導致了他極度的缺乏安全感,從而在外界的表現方面也顯示的極度抗拒,會更加容易產生自卑感。
3、孩子往往會將自我封閉起來,不愿意主動的去與他人進行交流,即使交流也往往是被動的回應,并不會敞開心扉的去交流。他們在內心會覺得會被他人所看不起,缺乏心靈上的溝通,自然也就讓身邊的小伙伴慢慢的疏遠了孩子,孩子的人際關系就會越來越差。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