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鼓勵是必不可少的,這會讓他們在面對困哪是對自己保持自信,積極面對。鼓勵的力量是無限的,當孩子遭遇挫折時,父母的一句鼓勵就會讓他們鼓起勇氣,再次嘗試。那么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要如何鼓勵呢?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如何鼓勵
1、接受和理解孩子的感受
當父母鼓勵孩子時,首先應該理解他們的感受,比如小孩滑滑輪因為害怕摔倒而哭泣。父母應該做的是接受和理解孩子害怕摔倒的這個感受,可以和和孩子說害怕摔倒是正常的,就算大人可能也會害怕。當父母接納小孩真實的感受之后,再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鼓勵孩子,孩子才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
2、嘗試幫助孩子達成目標
孩子感覺自己接納之后,可以問問他們需不需要幫忙。有時候父母鼓勵孩子,行動比語言可能更加有效,畢竟語言鼓勵確實沒有太大的效果,孩子還是會害怕。當小孩需要幫助的時候,父母搭一把手,對小孩其實也是一種鼓勵,讓小孩能夠勇敢去嘗試。
3、鼓勵孩子相信自己
當孩子長大后,他們會在學校里遇到人際交往、上課考試這些事情,都是需要孩子們自己獨自面對的,父母怎么可能一直幫助孩子解決。當孩子面對這些難題時,家長要勸小孩多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獨自解決問題。
4、要勸孩子能勇敢面對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能一帆風順,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要給他們勇氣。很多時候只需要父母的一句加油,就可以讓孩子鼓起勇氣再次嘗試。父母的鼓勵要有目的性,賦予小孩足夠的勇氣。
孩子為什么會有畏難情緒
1、總是被否定
有些家長對孩子充滿了挑剔和否定,在孩子嘗試、探索和犯錯的時候,總愛去否定孩子的一些行為,比如:孩子做家務時,“哎呀,你不會”“別添亂了,學習去”;孩子考試得不好的時候,“笨死了,你有什么用?”
家長總是否定,貼一些負面的標簽,會破壞孩子的自信心,讓他變得怯懦、自卑,缺乏面對困難和挑戰的勇氣。
2、任務難度大
有些家長對孩子期望太高,教育小孩比較心急,要求孩子做一些超出他們能力太多的事情。目標太高、任務太難,孩子能力達不到,怎么嘗試都不行,就會產生一種深深的無力感,讓孩子面對挑戰和困難時充滿了畏懼,覺得自己做不到,一遇到困難就會條件反射性地想退縮。
3、缺少成功的體驗
生活中,很多家長總是替小孩包辦一切,孩子遇到問題了,也趕緊想辦法幫孩子解決。這樣一來,孩子缺少獨立做各種事情、嘗試和探索的機會,沒有剖自己獨立完成一件事的成功體驗,沒有建立起穩固的自信心。于是一遇到困難和挑戰,小孩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戰勝它們,于是就會逃避退縮。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