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有不少家長都意識到,不能只注重孩子的文化教育,要讓孩子健康成長,心理教育也不能缺少。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時候,孩子叛逆難以溝通,同時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那么父母就要及時出手,對孩子進行心理教育。
家長如何注重孩子的心理教育
1、多和孩子溝通交流,不要嘮叨
心理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溝通,家長和孩子溝通交流的時候,說話要言簡意賅,不要重復啰嗦。父母和孩子溝通,目的不是改變和強行塑造孩子,應該本著交流協商、順其自然的原則和孩子平等交流。另外,教導孩子時說話要精練,簡潔有力,合情合理,而不要嘮叨起來沒完。
2、尊重孩子,給孩子自由成長空間
父母要認識到孩子是獨立的生命個體,而不是父母的附屬進行掌控。很多父母認為孩子是自己生的,就有權力去支配掌控孩子,把小孩當作實現自己未被滿足的夢想的工具,把自己的愿望強加給孩子。
這是對孩子生命意義的剝奪,父母想要小孩心理健康,首先要學會愛自己,成為一個獨立自愛的成年人,然后才有可能去從心理上影響孩子。
父母不可能對孩子沒有期待。但前提是,要把小孩當作獨立的個體,要能夠尊重孩子,并能夠坦然面對小孩的普通和不完美。這就需要家長有一個強大包容的心理。
3、花時間用心陪伴孩子
雖然父母陪伴小孩了,但是有多少時間是真正有效陪伴的呢?我們作為父母,有沒有放下手機,放下工作,放下心事,花一段時間,來精心陪伴孩子呢?太多父母都太忙了,缺席了化學的成長。這對小孩的心理健康是非常不利的,因為孩子從來沒有從父母那里得到過,自己是重要的感覺。
每一個孩子都渴望成為父母眼中重要的,唯一的。這樣孩子才能獲得良好的自我感覺,意識到自己的價值,這對孩子是一個極好的心理營養。
4、發自內心地去欣賞,鼓勵孩子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必定是積極自信的,這就需要家長多鼓勵孩子,從語氣,動作,眼神,聲調當中去肯定,欣賞,鼓勵孩子。讓小孩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希望和信心。
家長在跟孩子的互動游戲過程當中,發現孩子的良好品質。發自內心的去肯定欣賞,贊美,鼓勵。這會讓孩子獲得一生的財富,成為一個樂觀積極的人。
心理健康的孩子是什么樣的
1、喜愛學習探索。有較強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勤于提問,敢于質疑,能同時學好有興趣和不感興趣的知識。
2、積極參加集體活動。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在集體生活中能遵守紀律,合群而不孤獨,懂得尊重他人,會互幫互助。
3、樂觀開朗。一個心理狀態良好的人有調整、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能在家長和教師的開導下,較快地排除負面情緒,趨向穩定。
4、有自信心。遇到困難不自卑、不氣餒,有克服困難的勇氣。
5、誠實守信。具有明顯的道德信念,并能通過自己的行為去實現自己的愿望,即使沒有父母的監督也能做到自律守信用。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