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的時候,會發現孩子總是做作業拖拖拉拉,遇到不會做的題,絲毫不愿意去鉆研,如果不監督孩子學習,他就會跑去做其他的事情,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小孩學不進去是不是有什么問題啊?
小孩學不進去是不是有什么問題
孩子學習學不進去可能是由于心理上的厭學情緒。當孩子在學習當中找不到樂趣時,就會覺得學習是一件無所謂的事情,甚至有的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的行為,那么對于學不進去的孩子家長到底該如何去做呢?
1、制定獎懲制度
“打一棒子,給一個甜棗”,這句話不僅適用于成人,對小孩子也很有效。家長們可以給孩子們制定適當的獎懲制度,比如學習一段時間后,可以看十分鐘得動畫片;考試考得好成績,可以買玩具,玩游戲等等。平時并不需要滿足孩子們太多東西,否則孩子們沒有特別渴望得東西,很容易失去動力。這樣的措施堅持下來,孩子們很容易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2、換位思考
家長要學會換位思考,理解這個年齡段孩子的興趣、愛好,包括這個年齡孩子所共有的缺點。
既然玩是孩子們的天性,那就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在玩中,抓住孩子的興趣,及時引導孩子積極思考,有目的地啟發孩子學習。像玩具小車為什么會前行還會后退,樹葉為什么秋天會變黃、冬天會掉落,乒乓球怎樣擲可以彈得高等,孩子這些千奇百怪的問題,家長們都可以利用起來,或給孩子解答一部分,或和孩子一起查資料,讓孩子自己體會知識的有用,以此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
3、給孩子適度自由
現在的教育制度已經給孩子們很多的壓力了,家長不應該再給了,可以要求孩子把學校的作業無折扣的完成,其余時間自由安排,讓他快樂成長!發現他的熱愛與天賦,并支持他的自我天賦探索!
小孩學不進去的原因
1、學習沒興趣
現代社會有很多誘惑,孩子一旦接觸到很容易陷進去。會覺得上學很無聊,不如出去玩,打游戲。當孩子出現對學習沒興趣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意識到嚴重性,孩子對學習沒興趣就會一天的比一天放松,自我放飛的心態一天比一天嚴重,結果就是家長怎么勸孩子都不會上學了,不退學也會天天逃課。
2、負面榜樣的作用
家長平時放縱自己,在家里經常聚集許多朋友打麻將、大聲嚷嚷等,讓孩子感受這種不良生活的方式。父母是通過與孩子點點滴滴的言語行為交流,不知不覺中傳遞著各自的價值觀念。包括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可以的;什么是應該的,什么是不應該的;什么是提倡的,什么是不提倡的等等。
所以,父母應切記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近朱者赤,進墨者黑。”父母學習不輟,孩子勢必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