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條回答
孩子畢竟還小,肯定是會有鬧情緒的情況的,至于怎么處理,還是需要看家長的教育引導方式,而且我們需要去包容孩子的情緒,能夠做到感同身受,才有可能讓孩子減少鬧脾氣的情況,那么孩子鬧情緒如何溝通呢?
孩子鬧情緒如何溝通
1、與孩子共情
共情的方法是表達孩子的愿望,肯定孩子的愿望,但這并不意味著要滿足孩子的愿望。理解孩子的愿望,理解孩子不能滿足時的沮喪心情,給孩子以情緒上的支持,平復了孩子的強烈情緒,恰恰就不需要再去滿足孩子不合理的愿望了。
共情的過程其實就是辨認孩子的感覺,然后準確地用語言表達出來。而且共情還可以幫助拆分孩子的情緒和不好的行為,行為有對錯,但是行為背后的情感并沒有對錯。
2、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思考
當孩子鬧情緒并對家長發脾氣的時候,很多父母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思考,而忘記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為孩子思考一下,孩子為什么會鬧情緒?
孩子畢竟年齡還小,他對情緒的控制能力并不能和大人相比較,有時候孩子只是想發泄一下情緒,所以父母們要懂得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思考,給孩子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責罵。
3、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觀點
在養育孩子過程中,家長可能經常會遇到孩子與自己“頂嘴”、“不聽話”的情況。實際上,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孩子“頂嘴”可能只是想發表自己的意見而已。
家長不是“正確”的代言人,應該給予孩子發表自己意見的權利。當家長與孩子意見不同時,可以試圖去了解孩子為什么會持有其他意見,而不是對孩子產生負面的情緒,孩子也就不會因此而發脾氣,有不好的情緒出現。
4、冷靜對待,溫和應對
面對孩子鬧情緒,父母要先平靜下來,只有冷靜下來才能更好地思考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父母情緒平靜下來后,要幫助和引導孩子也冷靜下來。這個時候父母要明白,孩子鬧情緒是因為缺乏識別和處理自己情緒、情感的能力。
這個時候,父母可以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方式應對,比如抱起尖叫、哭鬧的孩子,允許孩子釋放自己的情緒,說出他生氣的可能原因,并且幫他命名情緒,以便他能開始理解這些情緒。
Copyright ? 2015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吧 版權所有豫ICP備15030198號-41